黑木耳是我区的特产之一。为充分利用资源,上世纪九十年代由段木栽培转向代料栽培。近几年人们摸索出了不脱袋、不搭棚、不遮荫的更经济省工的大田直接排放。采用间歇喷雾全光栽培的方式。取得了更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1.工艺流程
原料准备→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培养菌丝→刺孔养菌→排场→装喷雾管→催耳→耳片管理→采收.
2.栽培季节
我区的木耳栽培可分为秋栽和春栽。秋栽于8月下旬和9月上旬制作料袋当年可收一茬耳。春栽于10月和11月制作料袋,第二年三月中下旬进入出耳管理,根据我区的气候特点,多数选择春季栽培。
3.料袋制作
3.1 培养基配方:
①杂木屑68%、碎玉米蕊20%、麸皮10%、糖1%、石膏1%;
②杂木屑68%、壳糠20%、麸皮10%、糖1%、石膏1%,糖可用“丰优素”代替木屑以生产香菇的粗木屑为好。
3.2 拌料装袋
先按木屑与碎玉蕊或壳糠的总量计算麸皮、糖、石膏的用量拌料前10-12h将碎玉米蕊预湿,拌料时麸皮与石膏撒入木屑和碎玉米蕊中将糖或“丰优素”溶解洒入料中再加入适量的水,用人工或小型拌料机拌料含水量以50%--55%为宜适宜的含水量以用手紧握培料袋,手上有水印而无水滴即符合要求。随及用(15-17)cm×55cm×0.055cm的聚乙烯袋,用人工或装袋机装袋并扎好口,做到当天拌料当天装袋当天灭菌。
3.3 灭菌
在装袋扎口的同时由专人将已扎好袋口的料袋进行堆码以造袋包进行灭菌。灭菌的方式采用小锅炉蒸气法灭菌数量每次可达2000-5000袋。小锅炉轻便随处可运;发生蒸气快。4-6h可达100℃;节省燃料,其燃料仅为其它方式常压灭菌的2/3或更少;方便,只要将导汽管插入袋包内便可送汽。袋包制作:先在制袋包的地面处垫铺大小适中的塑膜一张塑膜上平行放置4-5根枕木,枕木上铺垫木板,木板间留3cm左右的间距,木板上堆码料袋,堆码方式为条码式,条堆的长度和条堆数量依据料袋的数量而定,要做到每袋包总数不得超过5000袋,包高不要超过2.0m。料袋堆好后先覆盖一层塑料膜.并让底部膜与顶部膜紧密重合再覆盖一层编织膜,最后用绳索将料袋堆横向距离捆扎2-3道。纵向吊沙袋4-6道底边用沙袋压实。袋包做好后开始升火灭菌。当预先埋置于袋包底部的塑料管放出50-60℃热气时抽出此管。让袋包上足气并保温30h停火,再闷12-24h,可达到灭菌要求。待袋包自然冷却后,直接搬入接种箱接种。
3.4 接种发菌
待料袋温度降至自然温度时,将其放入接种箱或接种罩内,每箱100-120袋,用气雾消毒盒10g熏蒸30min后开始接种,每袋打孔3穴,并点入菌种,每接种完一袋迅速将接种面的四周和接种穴间涂上胶水贴上地膜条,每袋菌种可接种料袋20-22袋。
接种后,立即放入培养室发菌。培养室应具备洁净、干燥、蔽光、通风的条件使用前进行空间消毒。接种后的料袋以“#”字型堆放一般堆高6-8层。前半个月尽量保持室内较低温度,以不超过20℃为最佳,遮光培养,适时通风换气。前期的低温、蔽光、通风可显著提高菌袋的正品率,10d左右菌种匝定植萌发便进行翻堆,发现有杂菌污染及时处理。
接种1个月后可提高袋温,使袋温达到25-28℃但严禁袋温超过28℃升高袋温的措施有:
①、用缝衣针在每穴菌丝的内缘1.5cm处扎4-5个1cm深的孔;
②、加大堆码的密度和增加培养室内菌袋的数量;
③、菌袋堆上覆膜,覆膜后需每天揭膜通风3-4次,每次2-3min直至菌丝长满整个菌筒一星期后降低袋温至自然的较低温度让袋内菌丝在低温下缓慢生长而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