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幼菇萎缩
多种食用菌栽培中会发生幼菇萎缩现象。其症状为幼菇及菇丛生长瘦弱,子实体颜色变黄白或淡黄褐色,菇体逐渐萎缩枯死。幼菇萎缩现象主要发生在头两潮菇出菇期间,小菇大量死亡,往往严重影响前期产量。
(1)发生原因
①营养不良,培养料营养不足,含水量太低,出菇太密,营养供应不足。
②高温高湿,菇房通风不良,二氧化碳积累过多,幼菇窒息。
③出菇时,喷水过多,或对菇体直接喷水,导致菇体水肿黄化,溃烂死亡。
④用药过量,产生药害,伤害了小菇。
⑤菇房内空气湿度过低,幼菇失水致死。
(2)防治方法
注意供应充足的营养,加强菇房通风,控制温度湿度,适当喷水,适当用药。
4、菌丝生长缓慢或不生长
草菇等食用菌在发菌阶段常会出现菌丝生长缓慢或不生长现象,导致出菇迟缓或不出菇,而影响产量。
(1)发生原因
①培养料含水量不适当,过多、过少均会造成菌丝生长缓慢,尤其是含水量过多时影响最大;培养料营养贫乏亦会造成菌丝生长缓慢。
②培养料酸碱度不适宜,如酸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菌丝的生长速度。
③培养料的温度过高或过低,直接影响菌丝的生长速度。特别是当温度过高时,常会引起菌丝生长缓慢甚至烧死菌丝。
④使用农药不当,发生药害。
(2)防治方法
针对上述发生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总之,在栽培过程中,要采取一切适当地措施进行管理,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合理使用农药等,即可防治。
(二)真菌病害
这类病害的致病源为真菌,病原菌直接从食用菌的菌丝体或子实体内吸取营养,使寄主正常的新陈代谢受到阻碍;或者分泌对寄主有害的物质,杀伤或杀死寄主,从而使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