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褶霉病
褶霉病又叫褐霉病、菌盖斑点病,主要危害香菇等。
(1)症状
该病在子实体生长初期危害较少,后期危害较大,主要为害菌褶。病菌孢子侵染菌褶后,病菇形状正常,但菌褶一堆一堆地贴在一起,表面长出白色棉毛状的菌丝,使子实体生长缓慢。
(2)发生及流行条件
病原菌由覆土或空气传播,湿度较大时发生重。
(3)防治方法
①加强菇房通风,防止菇房湿度过大。
②发现病菇,及时摘除并烧毁。
③喷洒多菌灵或托布津防治,方法同褐腐病。
4、小菌核病
该病主要危害草菇。
(1)症状
该菌比草菇菌丝粗壮,从中央向四周辐射生长,菌丝上形成大量菌核。菌核初期乳白色,随着体积增大,逐渐变为米黄色,最后缩小变为茶褐色,形似油菜籽。此菌不但与草菇竞争养分,还能分泌一种毒素抑制草菇菌丝生长,危害严重时,不能形成子实体。
(2)发病及流行条件
病菌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30-32℃,平时生长在土壤或土表有机物上,在草菇栽培中主要通过稻草或培养料传播。
(3)防治方法
①堆草前,草料先用1%石灰水(PH值10)浸泡24小时,使草全部浸入水中,在无氧的条件下杀死病菌。
②局部发病时,可用1%石灰水处理病区,以防蔓延。
(三)细菌性病害
细菌性病害是由细菌侵染致病,细菌是一些单细胞裂殖微生物,它们分布广,繁殖速度快。细菌一般是侵入食用菌体内,直接从寄主的菌丝或子实体内吸取营养,使寄主的新陈代谢发生障碍,或者分泌对寄主有害的物质,杀伤或杀死寄主,从而使食用菌产量和质量下降。菌落似浆糊一样粘滑,有的还产生臭气。细菌性病害不仅影响生产,对制种的威胁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