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病虫防治 » 正文

    食用菌病虫害及其防治


    【发布日期】:2014-04-02  【来源】:河北涞源县农业局
      1、平菇病毒病
      它的症状有几种:菌柄肿胀呈球形或烧瓶形,不形成菌盖或形成很小的畸形菌盖;菌柄表面凹凸不平或有瘤状突起;菌盖或菌柄上出现明显的水渍状条纹或条斑。
      2、香菇病毒病
      在菌丝体生长阶段,菌种瓶或菌种袋中出现秃斑,在子实体生长阶段,经常出现畸形子实体,或是子实体早开伞,菌肉薄,产量降低。
      3、病毒病发生及流行条件
      食用菌病毒是由几种球状或杆状病毒侵染引起的。菇床上发生病毒病的原因,一是菌种本身带有病毒;二是带有病毒的担孢子沉降在菇床上萌发而引起的,其主要传播途径有:
      (1)菇房周围有大量发病的食用菌,产生很多带毒的孢子。这些孢子在空气中飞散传播,落在菌床上,萌发而成有病的植株。
      (2)由昆虫、包装材料、工具或病菇碎片等物品,携带菌的孢了进入菇房。
      (3)带病毒的菌丝在培养料中生长发育,感染其它健壮的菌丝,引起病毒的扩散。
      4、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良种,引种时注意选用无病的菌种,确保菌种不带病毒。
      (2)有条件时,在菇房安装配有空气过滤装置的通风设备,防止带病孢子进入菇房。
      (3)播种前,把菇房及菇房内所有的用具都用0.5%甲醛液;或0.5-1%苏打水;或2-4%五氯酚钠液喷洒和擦洗消毒。消毒后在太阳下晒干,可杀灭病毒。
      (4)培养基应进行暴晒或发酵处理,杜绝病毒传染。
      (5)工作人员进出菇房均需用甲醛液消毒鞋子或换鞋,接触过病菇的手,要用肥皂或0.1%新洁儿灭液洗净消毒。
      (6)播种后,用消毒的旧报纸覆盖培养料面,防止带毒孢子掉落菇床。以后每周用0.5%甲醛液将报纸喷湿二次。
      (7)及时防治菌蛆及线虫,防止害虫传播病害。
      (8)采收时,发现病菇及时清除,烧毁,不让病菇开伞放出带毒的孢子。
      (9)栽培完毕,马上把菇房及所有的用具进行消毒。
      (10)新建的菇房,应与有病的老菇房保持较远的距离。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