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食用菌虫害、有害动物及其防治技术。
(一)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1、菇蚊
主要为害平菇、草菇。
(1)特征及习性
菇蚊为双翅目害虫,其成虫是一种黑色的小蚊,大小差异很大,从1-6毫米不同。成虫常栖息在杂菌或腐烂的物质上,飞进菇房,在菇房或培养料上产卵。卵孵化成幼虫,幼虫很小似蛆,也叫菌蛆。幼龄蛆体白色,后逐渐变成黄色到桔红色,长2-3毫米,菌蛆在培养料中吃菌丝,严重影响菌丝的生长,老熟幼虫群集为害菌盖和菌柄,使子实体严重受害,往往萎缩死亡或腐烂。幼虫在培养料表面或墙角缝隙中吐丝结茧化蛹。
(2)防治方法
①栽培前,培养料应通过发酵高温杀死虫卵,减少虫源。
②菇房应设置纱窗纱门,防止成虫飞入产卵。
③菇蚊幼虫的个体较大,有群居活动的习性;有吐丝拉网的习性;有结茧化蛹的特点,这些都为人工捕捉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及时捕捉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④菇蚊成虫有趋光的特性,在成虫发生时,可用黑光灯诱杀。
⑤栽培前,菇房内喷0.1%敌敌畏液,采收一次后,可喷500-600倍的敌敌畏液;或20%除虫菊酯乳油1000倍液,以消灭害虫。也可用磷化铝熏蒸,方法是:密闭门窗按每立方米用磷化铝10克计算,薰蒸24-48小时。薰蒸后要通风48小时,工作人员方能进入。
2、菇蝇
主要为害双孢菇、平菇等食用菌。
(1)特征及习性
菇蝇成虫是一种黄褐色的小蝇,比菇蚊健壮,善爬行,常在培养料表面迅速爬动。虫卵产在培养料菌丝体上。幼虫为白色小蛆,头部稍尖,尾部稍钝,体形较大,体长1厘米左右,爬行较快,主要咬食菌丝和子实体,造成减产和丧失食用价值。
(2)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与菇蚊相同,还可用药剂拌料,如每1000公斤培养料中加入20%二嗪农乳剂60毫升;或用除虫菊酯类农药拌料,以消灭幼虫。
3、菇蚋
菇蚋又称瘿蚊、小红蛆、菇蝇等。主要为害双孢菇、平菇等。
(1)特征及习性
菇蚋成虫是一种微小的蝇子,体长约1.1毫米,头胸部黑色,腹部和足桔红色,卵长约0.25毫米,初产时呈乳白色,渐变成淡红色,初孵幼虫为白色纺锤形小蛆,老熟幼虫呈米黄色或桔红色,体长约2.9毫米。菇蚋的幼虫可以进行胎生繁殖(无性繁殖),因此,繁殖速度很快,幼虫在培养料和覆土间繁殖为害,使菌丝衰退,菇蕾枯死,亦可钻入子实体蛀食,可引起其它病害,或影响品质。
(2)防治方法
①筛选抗虫性强的菌株进行生产栽培。
②培养料进行两次发酵,彻底消灭幼虫。
③在培养料中拌入二嗪农等杀虫药剂,方法同菇蝇防治。
④搞好场地环境和工具的消毒,减少虫源。
⑤发生虫害时,可停止喷水,使床面干燥,使幼虫停止繁殖,直至干死幼虫,已感染的菇房应采取隔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