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 言
近年来随着双孢菇价格的上涨,市场行情居好,青海省、甘肃天祝等高寒地区,日光温室双孢菇栽培面积迅速扩大。但在双孢菇栽培中,由于技术落后,管理不当使双孢菇易产生薄皮菇,导致双孢菇品质下降,影响菇农效益。因此,在生产中如何防止形成薄皮菇,是提高菇质提高商品率的一个重要环节。
2 薄皮菇产生原因
2.1 培养料配方不合理
培养料是蘑菇赖以生长的基质,培养料的C/N等对蘑菇的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若培养料配方不合理,势必影响蘑菇的产量及品质。
2.2 覆土过薄
覆土层厚度对菇质的优劣有很大的影响。覆土层厚度对菇质的影响,一方面是通过对水分的影响来实现的:子实体生长所需要的水分,主要来源于覆土层,如果覆土层太薄,则土层所含水分总量少,不能满足菇体生长所需,极易形成薄皮菇;另一方面,若覆土层太薄,则会导致出菇密集且易簇生,也易形成薄皮菇。
2.3 出菇温度过高
双孢菇属于中、低温型菌类,出菇期间合理的温度13-16℃,在此温度范围内,出菇快、产量高、质量优。若温度过高,一般超过18℃,则菇体生长过快,形成薄皮菇。在实际生产中,如受栽培季节不合理、棚室覆盖物过薄等影响,都会使出菇温度过高而易出现薄皮菇。青海,甘肃天祝6、7、8三个月为温度最高的季节,特别是在7月份,白天外界温度可达27℃,一般菇棚中的温度可上升至22-24℃。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适当的措施来降低温室内的温度。
2.4 水分管理不当
一是过迟打结菇水,结菇水也即定位水,结菇水喷洒时间的迟早决定覆土层中结菇部位的高低。结菇水喷洒时间过迟,易使结菇部位过高,出菇过密、簇生,从而形成大量的薄皮菇甚至早开伞。二是覆土层过干,双孢菇出菇期间子实体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如果出菇期间维持水供应不合理,加之棚内空气湿度小,土层水分蒸发快,造成覆土层含水量不足,不能满足子实体生长所需,也会加剧薄皮菇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