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姬菇 棉秆 栽培技术 培养料
笔者前期研究证明,以30%~50%棉秆添加到棉籽壳中栽培姬菇,可收到节支增效18%~30%、增产5%效果。这项技术经过近两年的推广,目前在河北省姬菇(柄形微型平菇)产区已被一些种菇大户认可,从而使棉秆有望成为支持当地姬菇生产持续发展的新原料。但在应用中,也产生了许多问题。现将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供用棉秆种菇者参考。
1 棉秆粉碎
采摘完棉花的棉秆留在地里自然风干,待来春用QS300专用棉柴粉碎机将棉秆粉碎成碎屑状。粉碎机筛孔直径1.2~1.8cm。
2 培养料配方
棉秆屑30~40kg,棉籽壳60~70kg,石灰5kg,50%多菌灵0.1kg,氯氰菊酯或三氟氯氰菊酯0.07kg,水为棉籽壳重量的1.3倍与棉秆屑重量的1.6或1.8倍之和,1.6倍为生料时用量,1.8倍为发酵料时用量。
该配方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棉秆屑的量已是最大添加比例,再增加,就会出现出菇乏力出菇期明显延长的现象;二是不添加其它氮源,尽管棉秆的碳氮比在27∶1至43∶1,总体上比棉籽壳要低,但一添加麸皮、饼肥就容易造成菌袋发菌慢、黑袋污染现象,尤其在气温低的11月装袋时更明显;三是适当增加石灰用量,以利于棉秆屑的吸水软化;四是水的用量已经很高绝对不能再超量。
3 拌料及预处理
拌料时一定要按配方比例计量加水,不能靠手攥法感知水量,更不能随意加水直至水从料中渗出,因为棉秆屑的最大持水量可达其重量的2.6倍,此含水量的料在发菌期间由于袋内缺氧、袋内壁蒸腾水过多易造成菌丝自溶和发菌停滞。
按照上述配方拌匀的栽培料,生料或发酵料栽培均可。生料栽培时若堆闷12h后更好。发酵料栽培时是将拌好的料堆成宽1.2~1.5m、高0.8m的垛,垛上遍扎间距30cm左右、直径5cm左右、深达垛底的孔,每隔24h翻一次垛,经4~5次翻垛即可散垛降温装袋,末次翻垛时喷入多菌灵和杀虫剂。
4 装袋播种
棉秆屑装料压缩后的密度为0.16g/cm3左右,比棉籽壳低约1/3,因此为增加装料的干物质量,宜选用不小于折径22cm的筒袋。使用前用缝纫机或铁钉沿袋长方向扎8排直径1mm的微孔。
装料时采用端放料装种法,即先在料袋的底部垫2cm厚的培养料,然后一层菌种(冀农11)一层料逐层装种和培养料,最后一层仍为厚2cm的培养料,且边装料播种边按实,一般共装五层料四层菌种或四层料三层菌种。尽量贴着袋壁放菌种,在播种前将菌种掰成红枣至核桃大小。
棉秆屑质地疏松,透气性好,利于姬菇菌丝生长,较纯棉籽壳料抗绿霉污染能力强,尤其是在不添加氮源时表现更加明显。若再增加菌种量,对于加速发菌提高抗污染特性作用非常明显,因此,菌种的用量应不低于料重的20%。
装袋播种的日期,以河北省中南部的冀州市为例,在9月10日至10月15日为适,播种越晚,用种量越高,配方中越不能添加氮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