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栽培技术 » 正文

    菌丝后熟—食用菌高产新理念


    【发布日期】:2014-04-09  【来源】:山东科技报
    【核心提示】:  菌丝后熟,即菌丝的后期再培养,其含意是指菌丝发满菌袋后,创造条件使之继续进行营养生长、延长发菌时间,该阶段即为菌丝后
      菌丝后熟,即菌丝的后期再培养,其含意是指菌丝发满菌袋后,创造条件使之继续进行营养生长、延长发菌时间,该阶段即为菌丝后熟期。
      延长菌丝后熟期之所以能够获取大幅度的增产效果,其理论依据是:出菇的多寡,是以菌丝数量为前提的,也就是说,生物量(菌丝数量)越大,出菇量越多,二者呈正比关系。
      众所周知,食用菌的生长发育,除了营养、水分等物质条件外,温度、通风、光照等因素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只是因品种的生物特性而有所区别,这在技术上称做“食用菌六大生活条件”;菌丝后熟之所以能够增产尤其第一潮菇可呈爆发之势,其基本原理是:菌袋完成初步发菌后,一旦感到诸如温差、光照等外部条件的不适之后,即可很快现蕾出菇,作为一种生物,当该条件不适于继续发展菌丝、应该快速繁衍后代;但由于此时基料内生物量不足,尤其基料内部的菌丝尚未达到生理成熟,表层菌丝扭结现蕾,其出菇产量尤其是第一潮的产量当然不会很高。以平菇为例,大量的咨询者均诉说产量低下的苦恼,第一潮菇的生物学效率达不到50%,导致整个栽培周期拖长、占用栽培设施、占用大量管理用工以及病虫害频发等,生产效益难以有效提高,究其原因: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菌丝后熟培养时间不足,是制约产量大幅提高的主要因素。菌丝后熟,是笔者在多年的科研开发实践中不断试验、分析基础上,通过一系列验证实验和总结后提出来的新理念,尤其对于调配基料营养之后的栽培,更是显示出该措施的高产优势。其基本做法是:  
      一、调配基料营养
      生产者大多看重基料的碳氮比,但又限于手头资料的缺乏或不会计算等,也只能是任其自然;实际上,食用菌的健壮与否,不但是碳氮比的问题,与基料内的营养是否全面、是否均衡等关系密切。现一般的做法是,在配料时加入“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每250公斤原料中加入120克,即可满足菌丝对营养的需求。  
      二、严格避光培养
      自播种开始,即应严格避光,尤其进入发菌棚以后,相当部分菇农为方便观察,习惯将棚内光照调整至明亮,表面看对发菌似无影响,但是,一旦完成初步发菌后,菌袋即可现蕾;正确的做法是,保持避光培养,进棚观察时可掀开草苫或开灯,人走“光”灭。  
      三、避免温差刺激
      尤其菌丝发满菌袋以后,稍加温差刺激,菌丝即可扭结现蕾,尽管出菇数量很小,但是,一旦出菇,就是在菌丝没有充分后熟的情况下发生的,所以最终难以有理想的出菇数量。避免温差刺激的主要做法,就是根据气温条件,适当调控发菌棚的温度,尽量避免棚内温差过大,有条件的可安装水温空调,即可有效的解决该问题。一般要求在菌袋表面发满菌丝后,保持偏低一些的温度如15℃左右并力求稳定为宜,夏季可适当提高至25℃以下。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