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香菇L18中小型,形态好,肉厚,质地致密,耐贮运;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4~26℃,3℃温差刺激可以诱导原基发生,原基发生最适温度18~25℃,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18~26℃;培养基最适宜的初始pH5.0~6.0;培养基最适含水量58%~61%,子实体生长最适空气湿度80%~90%;子实体生长适宜光照强度100~800lx;子实体生长二氧化碳浓度600mg/kg以下最好;L18为高温品种,适宜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反季节覆土栽培;生物学效率60%~90%。
关键词 香菇L18 高温品种 生物学特性 栽培特性 商品特性
香菇(Lentinus edodes)又名香蕈、香菰、花菇、冬菇、椎茸、香信、板栗菇、椎菇等[1],[2],是中国传统的著名食用菌并最早人工驯化栽培。夏季覆土地栽香菇价格高,效益好,栽培量逐年增长。香菇L18是由三明市真菌研究所用常规人工选择育种方式育成的高温品种,出发菌株为香菇95。在较高温度条件下,香菇L18形态好(图1),质地致密;2008年起以反季节栽培品种向全国各地推广,南起广东北部、北至黑龙江都有栽培,因其品质好,抗性较强,产量较高而广受欢迎。现将其品种特性总结介绍如下。
1 生物学特性
1.1 子实体形态特征 菌盖圆正,温度较高时(≥18℃)扁半球状,茶褐色,温度较低时(≤10℃)中央斗笠状突起棕褐色;子实体含水量也一定程度影响菌盖颜色,含水量高时颜色较深,含水量低时颜色较浅;开伞度五分时菌盖直径3~5.5cm,多3.5~5cm;菌盖表面有茶褐色鳞片,外围有白色绒毛。菌肉厚度1.0~1.8cm,质地致密。菌褶直生与弯生相间,其间还有1/3~1/2不等长菌褶;菌褶越短的,褶片高度越低;褶缘波状。菌柄圆柱状,长3~5m,直径1.0~1.2cm。显然,香菇L18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形态更好,属高温品种。
1.2 菌丝培养特征 菌落平整,菌丝浓白、粗壮,气生菌丝较旺盛。在适宜培养条件下,10d长满90mm培养皿;35d~40d长满750mL菌种瓶;30~35d长满15cm×28cm菌种袋或15cm×55~65cm料筒(4个接种点)。
1.3 环境因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1.3.1 温度 菌丝生长温度3~33℃,适宜温度5~29℃,最适温度24~26℃;耐最高温度40℃6h,母种无保护剂条件下耐最低温度0℃;最佳保藏温度3℃。
1.3.2 湿度 培养基含水量50%~65%菌丝可以正常生长,最适含水量为58%~61%。
1.3.3 光照 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线,弱光对菌丝生长无明显影响,强光抑制菌丝生长。
1.3.4 通风 可以在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下生长,但良好的通风条件下菌丝生长更好。
1.3.5 酸碱度 培养基pH4.5~6.0菌丝生长都很好,考虑到菌丝生长过程中不断产生有机酸,培养基pH不断下降,培养基初始pH5.0~6.0最好。
2 栽培特性
2.1 适宜栽培地区 南起广东北部,北至黑龙江都可以栽培。
2.2 栽培季节 适宜反季节栽培,接种期中低海拔地区12月-翌年3月,高海拔地区11月-翌年2月;5月~10月出菇。
2.3 栽培场地要求 海拔300m以上山区大田栽培或长江以北林下栽培,一般来说,海拔1200m以内,海拔越高越好;周边森林覆盖率高,木材蓄积量大;弱酸性至中性土壤,透气性及保水性好;非矿区,未被矿渣或矿区污水污染;日照时间短,日夜温差大;地势平坦,通风良好,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
2.4 培养料配方 杂木屑81%~84%,麸皮18%~15%、石膏1%,料含水量58%~61%。干燥地区或1月以前接种的菌筒含水量宜高些,潮湿地区或2月以后接种的菌筒含水量宜低些。香菇L18菌筒松软,容易失水,培养基适宜含水量比其它品种略高。
2.5 栽培方式 熟料栽培,荫棚内脱袋地栽,覆土或不覆土。不适宜立筒式或层架式栽培,原因有:出菇过多、过密,菇质差;菌筒松软,易断裂、易脱水;温度偏高,生长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