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生产的后期,特别是多年种平菇的棚室,由于气温升高,菌袋水份营养丧失严重,菌丝活力下降,往往出现杂菌害虫,爆发的局面,至使病、畸形菇增多,甚至绝收,采用后期覆土,套种玉米提前揭棚的方法,能实现平菇、玉米双丰收。
1、平菇生产
1.1菌棒制作
9—12月都可进行,菌种选用灰色广温抗病品种,菌种要低龄、健壮,按照发酵料袋栽的常规方法制作菌棒,为均衡上市,可分批进行,注意菌棒边缘一定要紧实,发菌期间保持黑暗,尽量不要搬动,以免塑料袋离壁,袋子内生长无效菇。
1.2场地处理
清除上一茬作物残留,地面撒一层生石灰粉消毒,再用波尔多液对整棚喷洒,不许出现死角。
1.3入棚排袋、催蕾
发菌30d左右,选择洁白、结实,并有“吐黄水”现象的菌棒入棚。南北向码放4—5层高,每行间距1.5米,松开两头袋口,保持空气新鲜、湿润,避免光线直射出菇袋,几天后,陆续有原基出现,再将袋口塑料挽起或割下。
1.4采收
现蕾初期加大通风量,使菌盖快速展开后,每天喷雾状水,保持空气湿润,10—15ºC温度下,一周左右,叶片充分展开,但孢子粉未弹射前,整丛采下,削去基部培养料后销售,第一茬菇占总产量的60%左右。
1.5做畦覆土
采收一、二茬菇的菌棒明显变轻,可挑选出来做畦覆土。在原地南北向挖宽1米,深0.2米的槽子畦,畦间距0.5米,畦内灌水浇透,用浓石灰水消毒,菌棒脱袋,从中间断开,断面朝上,排到畦内,缝隙用湿润的土填平,只留出菇面外露,也可脱袋后不断开,竖放畦内,但畦适当挖深些,先用地膜覆盖保湿养菌,待原基大量出现后,撤去地膜加大通风。每采收一茬菇,灌一次水,喷洒一遍多菌灵液或生石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