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栽培技术 » 正文

    白灵菇栽培技术规程


    【发布日期】:2014-05-22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  【作者】:李金凤

      7 菌丝体培养
      7.1 发菌管理。进袋前10d棚要用甲醛进行熏蒸消毒;接过菌的菌袋运入菇棚内发菌,放4~6层,层与层之间要留一定空间以利通风降温;菌袋放入棚后,要喷克霉灵水溶液进行空气消毒,以后每周喷雾1次。10~15d后要进行第一次翻堆,检查菌丝长势和有无杂菌,一旦发现杂菌,用甲醛、酒精或煤油等擦涂处理;污染严重时要拿出发菌场所,集中灭菌后晒干。整个发菌期间要注意调节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线四大因素,温度在23℃~25℃之间,空气湿度在70%以下,保持空气新鲜,要避光培养;菌期35~40d,白灵菇菌丝可长满袋。
      7.2 后熟管理。菌丝满袋后不能立即出菇,须在20℃~25℃条件下进行20~30d后熟,以达到生理成熟后才能正常出菇。后熟期间,注意培养基含水量,为保持水分不要打开袋口,后期培养有一定光照刺激,以促进菌丝扭结。
      8 出菇管理
      分批进行出菇管理,菇棚内温度8℃~20℃,晚上揭开薄膜和草苫以冷刺激,白天给以散射光刺激。当发现袋口处料面上白灵菇原基呈黄豆大小时去掉棉塞,解开口。到蚕豆大小时,把袋口薄膜伸开,呈放口。长至乒乓球大小时进行挽口,即把薄膜挽至袋上,露出原基,此时空气湿度应调节为80%~90%,并以散射光照射。现蕾初期不可直接向菌袋喷水,应保持空气湿度,待菇体稍大可少量喷雾状水。采收前停止喷水。棚内要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白灵菇现蕾时数量较多,但长大后一般一个袋只长1~6个单个大个体。可根据疏密度去小留大,保留1~2个子实体。
      9 采收
      当菌盖展开尚未散发孢子,菌盖边缘尚未上翘时,要及时采收。一般只采收一茬,生物学效率可达50%~80%,二茬菇出菇较少。采收后清理料面和出菇室。菌袋可低温越冬(夏)保存,待气温适宜时还可进行再次出菇。

    常用计量单位符号 1、时间:d(天)、h(小时)、min(分)、s(秒)。 2、长度:km(千米)、m(米)、cm(厘米)、mm(毫米)。 3、面积:m2(平方米)、667m2(亩)、hm2(公顷)。 4、体积:m3(立方米)、L(升)、ml(毫升)、μl(微升)。 5、质量:t(吨)、kg(公斤 千克)、g(克)、mg(毫克)、μg(微克)。 6、浓度:mg/L、mg/kg(ppm,1×10-6)。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