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作方法步骤
1 .原料组成
以农作物秸秆为基料,添加一定量的尿素、石膏、米糠等,发酵过程中加入食用菌,各种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秸秆粉81 %~ 95 % ,米糠10 %~15%,尿素3 %~4 %,石膏0 . 5 % ~ 1 %。食用菌液体菌种为上述总配比重的10 %~20 %。
2 .生产工艺流程
原料粉碎→混料处理→培养料发酵→培养料接种与发菌→再发酵→饲用。
3 .配合培养料
依据配方配合培养料,先将尿素溶解于水中(要求水的酸碱度为中性),将米糠、石膏与粉碎的秸秆混合均匀,再加入水,搅拌均匀,使培养料的湿度保持在55 %~60 %。
4 .培养料发酵
将配合好的培养料放入发酵间,温度由常温升至50 ℃ ,保持4~6 小时后,搅拌1 小时。再升到50 ℃ 以后,持续4 ~6 小时,再搅拌1 次。如此反复3 ~5 次,培养料就可发酵好了。发酵开始时,可加入无芽孢类菌种;当温度达46 ℃ 后,可加入嗜热真菌、放线菌等。
5 .培养料接种与发菌
将发酵好的培养料在无菌的状态下运到无菌接种间,降温后,接入食用菌液体菌种,充分搅拌均匀后,运融入无菌条件下的发菌间发菌。发菌间的要求为:空气湿度90 %左右,温度为所选菌株最适发菌温度。通过流动的无菌空气,供给足够的氧气与二氧化碳。发菌间要保持黑暗。在此条件下,一般1 周左右就能发好菌。
6 .再发酵工艺
发好菌后,保持2 ~ 3 天,然后运出发菌室进行再发酵,可在饲养场或生产厂进行。饲喂前,将这种秸秆转化的饲料,再加上其他一些辅料,比如玉米面、米糠、麦麸等,再加入发酵生物饲料添加剂,如强力酵素,进行密闭发酵,一般在24~36 小时完成发酵过程,之后即可直接饲喂家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