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出菇期管理
待整个菌块转为黄褐色后并渗出一些黄褐色的水,转为出菇期管理。此时要提高棚内湿度,地面可洒水,空中用喷雾器喷水,使空气相对湿度达90%以上。适当增加透光,但仍不可使日光照到菌块上,一般以冬春“七分阳,三分阴”,春末夏初或秋季“七分阴,三分阳”为度。日间温度保持15-20℃,夜间温度5-10℃,造成一定温差。
1、催蕾当气温有10℃以上温差时,就准备催蕾,若用免割保水膜技术,将菌袋的塑料袋脱去,白天棚膜盖严,晚上打开棚膜,让冷空气侵袭,日夜温差达10℃以上,连续处理3-4天,菌袋就会出现原基,并发育成菇蕾,此时菇棚温度是白天22℃,晚上12℃,相对湿度为80-90%,待菇蕾大量长出和菇盖、菇柄明显形成后转入出菇管理。越夏出菇催蕾方法主要采用干湿交替,制造干湿差,促进自然现蕾。如气温转高,无法现蕾,可采用拍打惊蕾和冷水催蕾法。
2、出菇管理
(1)保持适宜湿度菇棚的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防止过于干燥或过湿状况。可通过间歇地向地上和空间喷水调节湿度,特别干燥天气也可直接向菌袋喷水,但要防止大水直接喷淋,要采用雾状喷水。
反季菇水分管理越夏出菇水分管理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求早晚各喷清洁冷水1次; ②白天盖紧薄膜,加厚菇棚覆盖物,使菇床免受外界热空气影响,保持菇床较低温度; ③午后视气温上升情况,可向菇房顶棚喷水降温; ④在畦沟内灌水,深10-15厘米,借以降温和调节菇床温度及菇房的湿度; ⑤菌筒失水后,用小铁钉结合拍打惊蕾时钉入0.5-1厘米深处,或用小刀片轻轻划破,浸到原菌筒重量的80%左右,浸水必须在晚间温度较低时进行,水温必须低于气温。
(2)保持良好通气保持菇棚内通风良好,空气清新,防止闷气现象出现。可拱高农膜,通过每天掀膜通风的次数与时间长短来调节,每天最少1-2次。
(3)保持适宜温度菇棚温度保持在15-20℃,防止气温过高或过低,可通过掀膜和增减遮阳物及喷水调节,如夏、秋季温度过高可增加遮阳网,棚内多喷冷水降温;冬季干冷风天气,白天多晒太阳,夜间盖膜保温,午后结合喷水短暂通风,尽量在寒潮回暖间隙出菇。春季遇湿热风袭击,可加厚遮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