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发菌管理
接种后前3 d,室温调节到25~27 ℃,使菌丝生长健壮。当菌丝长到料深的1/2时,其生长开始变慢,此时松动袋口扎口绳,或在菌丝生长前方的1.0~1.5 cm内穿刺1~2行微孔增氧。发菌阶段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宜控制在70%左右。且不可有过分明亮的光照,门窗要遮光。
5 催蕾管理
室外菇棚排袋方法如下:将场地整理成宽30 cm、高15 cm的畦床,床上铺1层砂土,再铺2层薄膜,将菌袋两端袋口割开堆放到畦床上。菌袋堆放的方向,应与菇棚的门窗方向一致。割袋与排袋同时进行。菌袋开口前,用34%石炭酸液或溴氰菊酯(敌杀死)3 000倍液、乐果2 000倍液对菌袋消毒和场地灭虫处理。用锋利小刀沿扎口绳将袋口薄膜割掉[3].割袋之后,随着菌丝体褐化时间的延长和颜色的加深,袋口周围表面会形成1层棕褐色的菌皮。转色正常的菌皮呈棕褐色和锈褐色,具光泽,出菇正常。结合菌袋转色,连续3~7 d拉大温差,使昼夜温差达8~10 ℃,直到出现许多白色粒状物,并分化成菇蕾。
6 出菇管理
出菇期间菇棚温度保持在15~26 ℃,以20~24 ℃最好。原基形成后,要增加喷水次数,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前期主要是向空间和地面喷水,中后期可直接向子实体喷水。子实体生长期间呼吸作用旺盛,在出菇期间,要加大菇棚通风,保持空气新鲜[4].出菇时光照度保持在500~1 000 lx,在生长期间不要随意移动菌袋,也不可使菇棚的光源紊乱。茶薪菇可连采3~4潮菇。每采完1潮菇,将袋用塑料(11470, 35.00, 0.31%)薄膜盖好,停水7~10 d,保持空气相对湿度70%~75%,采菇处创面愈合后,再按上述方法进行催蕾。
7 采收及保鲜
当菌盖颜色由暗红褐色变为浅肉色、菌膜尚未破裂时,为采收适期。采收时要求整丛或单株一次性采下,随即切削菇脚。将鲜菇放在15~20 ℃的空调房内风干至8成干,然后用塑料袋或泡沫塑料箱包装,在袋口或箱口用4~6层吸水性好的卫生纸盖好,密封冷藏,保存温度为5~10 ℃。在运输过程中,将菇体适当压紧,防止在包装容器内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