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发菌出菇。栽培1周后检查菌种萌发生长情况,用减少或增加床面草被厚度或再在覆膜层上罩覆弓膜的方法调控床温在20-28℃之间,一般25-30天可见菌丝透草料破土而出。此时去掉床面草被,覆膜改罩弓膜,床面喷水提高空气相对湿度至85%-95%;弓膜周边拱洞通风和给予散射光照诱导催蕾。现蕾后注意弓膜层上盖草帘遮阳。子实体7成熟,即菌盖紧包菌柄未开伞前及时采收,防开伞菌体自溶减产欠收。头潮菇收完后清除床面,覆土2厘米深,用沃土补覆,如前养菌出菇管理至2潮菇采收。重新清理床面,去除覆土层3厘米深,风干2天,用锥形木棒于床面按间距20厘米打孔洞至底,撒1层过筛牛粪,用干厩肥或沃土补足覆土层,灌水浸泡畦床24小时,排除多余积水,抢墒在床面撒1层草木灰,继续如前养菌出菇。如此反复更换覆土层补充养分,可采菇5潮,总生物转化率150%左右,最高可达200%。
六、及时采收。鸡腿菇的菌盖初呈圆柱形,表面光滑,后渐开裂成反卷毛状鳞片,菌柄白色、中空、具丝状光泽、基部膨大。高10-30厘米,粗1-3厘米。菌环白色,易上下移动,开伞后渐由粉红色转为黑褐色。子实体群生或单生。应在菌环周沿未松动脱落前后采收,若开伞将导致菌体自溶,无商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