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平菇产量为啥越来越低了?与前几年相比差太多了,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栽培环境污染严重
绝大多数栽培者都是在大棚连年栽培,环境条件恶化、消毒不彻底是造成平菇减产的主要原因。据试验,新场地杂菌基数为每平方米63.95个,细菌95%,每平方米有150个菌落。第一次栽培结束后杂菌基数会比以前高出20倍,这些杂菌在某种程度上控制着平菇的生长,栽培次数越多平菇产量越低。此外,平菇本身的新陈代谢物质对其生长也有一定的控制。所以,栽培场地最好每隔2~3年更换一次或有计划地错开栽培季节。还可以模仿南方模式,本地发菌,异地出菇。
绝大多数栽培者都是在大棚连年栽培,环境条件恶化、消毒不彻底是造成平菇减产的主要原因。据试验,新场地杂菌基数为每平方米63.95个,细菌95%,每平方米有150个菌落。第一次栽培结束后杂菌基数会比以前高出20倍,这些杂菌在某种程度上控制着平菇的生长,栽培次数越多平菇产量越低。此外,平菇本身的新陈代谢物质对其生长也有一定的控制。所以,栽培场地最好每隔2~3年更换一次或有计划地错开栽培季节。还可以模仿南方模式,本地发菌,异地出菇。
原料问题
目前,栽培平菇的主要原料是棉子壳,最新资料显示,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棉油厂设备的不断更新,产品的利用率越来越高,棉子壳的营养成分越来越少,而且棉子壳还分为大壳短绒、中壳中绒、小壳长绒等很多个等级,除专业大户外,绝大多数栽培者并不知道这其中的秘密,认为只要是棉子壳就行。大壳短绒的棉子壳含水量少,营养含量低,第二潮菇就因料内缺水很难发出;而小壳长绒的棉子壳则含水量大,营养丰富,平菇产量较高,两者产量相差20%左右。
菌种质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