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耳与别的食用菌相比,显得特别娇气,在管理上稍有失误,病虫害就会趁虚而入,危害生产,甚至整批失败,因此,在银耳生产中必须特别重视对病虫害的防治。银耳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如下:
一、病原微生物为害
1.链孢霉:又叫红饱霉,适宜生长温度25~30℃,常发生在接种后菌袋的培养基或接种口上,有的也发生在菌袋的两端。前期菌丝白色,逐步转为浅红色,继而产生大量桔红色粉状孢子。夏天气温高,蔓延极快。链孢霉主要是抑制银耳菌丝的生长,破坏培养基营养成分,受其侵染的菌袋,出耳率降低,耳片正常伸展受影响,朵形小,产量低。
2.绿色木霉:简称绿霉,适宜在温度15~30℃和偏酸性的环境中生长,常发生在培养基内和子实体阶段。前期菌丝呈白色,逐步变成浅绿色、深绿色,受其污染的培养基变成黑色,发臭松软,直至报废。子实体被绿霉污染后,会逐步腐烂,失去商品价值。
3.白腐菌:适宜生长温度15~25℃,这种病原菌常在银耳菌丝生理成熟时,从接种口侵入,形成肿瘤状凸出物。前期菌丝白色粉状,后期呈灰白色,受其危害,培养基变黑。每年春秋发生率较高,主要腐蚀银耳原基,造成原基腐败,不能出耳。也有的侵染耳片,附着产生一层白色粉状孢子,抑制耳片生长,使其变成不透明的僵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