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病虫防治 » 正文

    食用菌栽培病害识别与防治


    【发布日期】:2014-07-21  【来源】:食用菌培训网
    【核心提示】:食用菌栽培病害识别与防治
       一、产生畸形菇的原因及避免措施
      畸形菇降低产品等级,甚至失去商品价值,影响栽培经济效益,这个问题普遍存在。常见的畸形菇有:菌盖紧抱不展,呈“拳头状”;柄长肥粗、盖小,呈“花瓶状”;盖凹陷、边裂外卷,呈“破碗状”;盖窄长,呈“牛舌状”;盖面斑点,呈“麻脸状”;盖中瘤肿突起,呈“胀腹状”;两盖并展、柄紧连,呈“蝴蝶状”;盖弯曲不平,呈“波边状”;盖圆包裹、菌褶收缩,呈“光头状”;盖面纵裂沟缝,呈“花菇状”;数菇并生,呈“莲花状”;此外还有菇体萎缩形、菇体偏黄变色形等等。畸形菇的发生,究其原因是培养环境条件与白灵菇生理、生化要求不相适应。关键在于出菇期温、湿、光、气协调不好,在管理技术上操作失误等等。下面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避免畸形菇发生的相应措施。
      1.房棚结构不合理
      现有的白灵菇栽培场所(室内菇房和野外菇棚),不少建造简陋,结构不合理。有的菇房门窗单向,有的通风口开在墙体上半部,致使室内空气不流通;有的塑料大棚两旁虽有通风口,但通风口都是朝着菌墙两端;也有的虽然开有通风口,但为了保温,始终没打开。由于棚内空气不流通,造成严重缺氧,致使好气性的白灵菇变成畸形。理想的菇棚应为坐北朝南或坐西向东。从保温和通风角度考虑,栽培房棚不宜太大,一般长方形每棚以容3000袋(15×8×2.2m)或5000袋(25×8×2.2m)为适。通风口应设在长向两旁下方,用砖砌成24×24cm口径,每隔1m开1个,横向两旁的口与口等高,有利于空气对流。菇棚两端门膜应能开能闭,有利于纵向空气对流;棚顶应用无滴膜加草帘或遮阳网。
      2.菌墙垒叠欠妥
      其表现:菌袋进棚垒墙太高,10袋1码,超过1m;有的菌墙之间填入粘性土壤,不透气;有的填土后浇水不足,偏干;有的菌墙码垛过于密集,中间不填土;有的垒墙时,袋头割膜不得法,入墙部分只割1/3太少、而露外一端反而割膜,菌丝体露空不保湿。这些,使得子实体生长发育必然受到抑制。比如北方菌袋叠墙,袋间填土水分不足,进入寒冬加温、催蕾时水分少、偏干,菌袋内的含水量反被填土吸收,使菌丝体脱水,必然出现菌盖不展或萎缩状态的畸形菇;
        而粘性土壤板结、透气性差,对菌丝体不能起调节作用,反而阻碍正常的生理生殖。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