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出菇期和间歇期管理播种7D10天,料面就出现白色米粒状原基。此时应保持棚温在30℃左右,空气湿度为90%,菇蕾在钮扣前不要喷水。为避免死菇,以后喷水时应喷30℃左右的水,通风要根据天气情况,以不能引致棚温的剧变为宜。待菇长至卵形期时及时采收。采完一潮菇后清净畦面,喷洒pH8D9的麦麸水,以调整酸碱度及补充养分。麦麸水的制法是:将麦麸加入10倍的水中,煮沸约20分钟,取其滤液,再将滤液按1:1的比例用水稀释即成。一般8天左右可收第二潮菇,采完两潮菇后应清料,整理场地,以备下茬的生产。
6.应注意的问题(1)菌丝体生长阶段:在温度高、湿度大、通风不良条件下,菌丝易徒长,不向料内延伸。培养料的温度、湿度太高,或者料压的太结实,以及使用了老化菌种时,易导致菌丝萎缩。一旦出现异常现象,应查清原因,及时采取补救措施。(2)子实体生长阶段:要防止出现畸形菇和死菇。在通风不良情况下,菇蕾顶部的包被易出现圆形缺口,成为脐状菇。在温度、湿度过高及通风不良时,子实体会因生长快而成为小、轻、肉薄、早开伞的劣质菇。高温高湿通气差、温差太大、培养料太松散或偏酸、喷水的水温低于20℃或高于40℃、通风时进入干热风、使用了老化及菌龄长的菌种、产生严重病虫害等原因都会导致死菇。
7栽培草菇成功的诀窍培养料中适当提高石灰及粪肥的用量;在分化期及采菇后要喷1%D2%的石灰水;出菇期要注意温、湿、气的协调,避免温差的伤害。在闲置期的菜棚内,采用麦草加少量麸皮或粪肥的配方,直接生料栽培,并覆盖用粪肥及石灰水浇透的土壤,可使麦草的转化率达30%D40%。
实践证明,在大棚内进行草菇与蔬菜轮作,不仅能显著提高经济效益,还充分利用了时间、空间、人力及物力资源,产菇后的废料还能为下茬蔬菜提供肥料,确实是一举多得的理想种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