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翻堆发酵
第一次翻堆的时间一般在堆料后的7天,即料堆温度达65~70℃维持24小时开始翻堆,并加入尿素、饼肥、过磷酸钙。第二次翻堆时间大约在翻堆后的6天,即料温继续上升到70~75℃时维持24~48小时开始翻堆,并加入石膏,石灰等辅料。其后进行第三四次翻堆,一般间隔4~5天时间,总发酵期25~30天。优质发酵料标准:料松散有弹性,呈棕褐色,有蘑菇清香味,无氨味,含水量60%~65%,pH值6.5~7.5。
六、铺料播种
将完成发酵好的培养料均匀铺入畦床上,厚度18~20厘米,稍压实,待料温下降到30℃以下时开始播种。播种采用撒播或穴播,每米2用麦粒菌种2袋。接种完毕,在畦床两侧用竹片插成弓形,上覆塑料薄膜保温保湿。
七、发菌覆土
口蘑播种后5天内不必揭开薄膜,6天后开始揭膜两端通风,空气相对湿度控制75%~80%,若料面干燥采取喷雾化水保持湿度。正常情况下,每天通风透气1次,每次30~60分钟。经过15~20天的发菌培养,当菌丝蔓延整个培养料的2/3时即可覆土。土壤选择肥沃的菜园土或稻田土,含水率调节到60%~70%。
八、出菇管理
覆土后10~15天,菌丝发育更加粗壮,并少量爬上土层形成菌索,此时应喷出菇水,提高畦床空间湿度90%~95%。经过5~7天的催蕾管理,土面涌现大量白色粒状原基,继之长成黄豆大小的菇蕾,3天后菇蕾发育成直径2厘米大的子实体时停止喷水,以免水分浸渍菇柄,造成菇体腐烂畸形。
九、适时采收
口蘑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从原基形成至成熟采收一般需7~10天。第一潮菇猛,产菇量多,最密1米2可长个菇120朵。当菌盖肥厚紧实,菌褶的菌膜尚未破裂时即应采收。整个采收期持续50~60天,共采3~4潮菇,每米2鲜菇产量10~12公斤,生物转化率高达70%~80%。
十、脱水加工
口蘑主要以脱水干品销售国内外市场,脱水烘干方法有自然晒干、火笼烤干和烘干机脱水干燥。褐松茸干品质量要求及收购标准是菇体芳香,淡黄褐色,菌盖内卷,菌褶直立白色,朵形完整无破碎,含水量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