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规范建造菇床。
柑桔树下土壤(70×140cm),应锄松,整成龟背形畦,稻草逐层排放、踏实、床高25-30cm。一般每m3约需干稻草20-25kg,草堆建在畦上,分二层接菌,最上层复盖草料,然后加复盖物,如草帘或旧麻袋,保温保湿。菌种用量每堆一袋栽培种(约600-700克)。
(五)抓好菇床管理:
温度、湿度的调控是大球盖菇栽培管理的中心环节。大球盖菇在菌丝生长阶段最适温度22-28℃(堆温)。培养料的含水量70-75%,空气中相对湿度为85-90%。为此,在播种后为创造有利环境,促进菌丝的恢复和生长,在栽培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1、建堆前稻草一定晒干、浸透(浸二昼夜),吸足水分。这是保证菌床维持足够湿度的关键。接菌后的20天之内,一般不直接喷水。菌床平时复盖物应保持湿润,谨防菌床被雨淋。
2、适期适量喷水,有利菌丝生长。接菌后20天可根据实际情况,适量喷水,以四周多喷、中间少喷,轻喷、勤喷为原则。
3、控制堆温,是影响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的主导因子。在正常情况下,建堆后1-2天,堆温稍会上升,一般要求堆温20-30℃,最适温度为25℃左右,其菌丝生长快,且健壮。若是堆温过高,应将草堆上半部翻开,或打洞,若是堆温低应复盖保温。
正常情况下,接种后2-3天,即可见到菌块发白,,一个星期可见到菌丝向四周伸展,菌丝洁白,且有明显分枝,约一个月左右,菌丝可基本长透培养料。接种后一个月左右,菌床应复细土,2-3cm厚,一方面促进菌丝扭结,另一方面有利堆内保温保湿。复土后,可减少喷水量,一般情况下,播种后50-70天可见到菇发生。
子实体形成期的管理:应搞好保湿及加强通风透气,相对湿度为90-95%,要勤抽查堆内含水量情况,要求菌丝走透草料后,稻草变成淡黄色,用手捏紧培训养料,有松软感,又有湿润感,有时还销有水滴出现。管理过程,既不要使堆内过湿,同时,也不要使稻草太干燥,做到适量喷水。
(六)及时采收:
大球盖菇子实体,从露出的白点至成熟,大约需要5-10天。菇应在开伞前采收,质量上乘。整个生育期可收3-4潮菇,正常情况下,以第二潮产量最高。在我省自然条件下,从10月-翌年5-6月均可出菇。而出菇最适季节应以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和翌年3-4月。
采收方法:达到采收标准的菇,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抓住大球盖菇体的下部,轻轻扭转一下,松动后,而向上拨起,切勿松动周围的小菇,采下来的菇,除去泥土,即可上市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