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把营养物质分解吸收和利用,这是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需要多种酶参与,作为催化剂的酶是一种特殊蛋白质,它的活性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制约,尤其是受温度的影响,过高、过低都会使酶活力降低。所以在栽培中,调控好温度对食用菌的每个生育阶段都是极为重要的。
一、不同生育阶段,温度调控的“三基点”
栽培上以原基分化的最适温度划分为不同温型,以香菇为例,高温菌株为15-25℃,中温菌株为10-22℃,低温菌株为5-18℃。无论何种食用菌或何种菌株在不同生育阶段,都应掌握其生育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即所谓温度调控的“三基点”,常见食用菌的“三基点”温度如香菇菌丝生长最低温度6℃、最适24℃、最高33℃,子实体生长最低温度8℃、最适18℃、最高20℃。鲍鱼菇菌丝生长最低、最适、最高湿度分别是10℃、25℃、35℃,子实体生长最低、最适、最高温度分别是18℃、25℃、32℃。
二、积温问题
植物(包括食用菌)完成一个生长周期,所必需的温度总和,这个常数称为积温。目前,国内对食用菌积温的研究不多,国外,如日本比较重视,据他们研究,一般低温品种段木栽培的香菇,需要有效积温4000-5000℃,高温品种3000-4000℃,从实践上看,我国木屑栽培香菇所需积温要少得多。例如木屑袋栽香菇,从8月25日接种的中低温型087菌株适温下培菌到11月2日出菇,累计68天,培菌期日平均温度21.3℃,其有效积温为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