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播种后管理 播种后床面覆盖薄膜,5天内保持35~40℃温度,注意遮荫,防止发菌期间温度>40℃或<22℃。草菇菌丝封面后揭去薄膜并将温度控制在32℃左右。播种4~5天后在风静或微风条件下背风短期换气,注意保湿。播种后7~8天,培养料中心温度在30~33℃时,草菇菌丝开始扭结形成小菌蕾,在小菌蕾出现时对环境条件极为敏感,防止阳光照射和温度的剧烈变化,还要满足草菇菌丝旺盛发育阶段对氧气的需要。
在出菇期间水分管理十分重要,空气相对湿度要保持在90%左右,地面要经常浇水、空间经常喷雾;菌蕾形成之前如果发现水分不足可将水喷在覆土上,并保持水温和料温一致以免菌丝受伤。当大部分菌蕾生长至花生粒大小时床面开始喷水,喷水后注意菇房通气,让菌蕾表面水分散发。
5.病虫害防治 草菇栽培的生长周期较短,只有20~30天时间,病虫害应以预防为主,注意环境卫生,用0.2%多菌灵或0.2%过氧乙酸均匀喷洒于菇房四周和床架;畦地栽培时在进床前半个月用20%氨水泼浇地面,杀菌除虫。培养料事先在阳光下暴晒杀菌,酸碱度调至pH8以上,抑制杂菌。当培养料呈酸性、含氮量过高、温度偏低或pH值呈酸性时易发生鬼伞菌。防治方法有调节pH值至中性偏碱,培养料配制时将碳氮比调至40:1~50:1,拌料时含水量调至70%左右。木霉也称绿霉菌,多数发生在潮湿、通风不良和光线不足的地方,通过选用干净、经暴晒过的培养料,栽培过程注意通风、防止环境闷湿,选用健壮的适龄菌种,清除木霉污染部分并撒上石灰粉等方法予以防治。此外,还应防止小核菌、疣孢霉、菌螨、菇蝇、蜗牛、田鼠等为害。
6.采收 草菇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播种后5~7天见小菌蕾,10天左右开始采收。 草菇的采收应注意:
(1)草菇生长迅速,容易开伞,应尽量及时采摘,每天早晚各采一次,在菌蛋呈卵圆形,菌膜包紧,菇质坚实时采摘品质最好。
(2)对丛生菇的采摘要在大多数菇适宜采收时整丛采下。
(3)采摘时尽量不使培养料疏松,以免菌丝断裂,使周围的幼菇死亡。采收完毕及时整理床面,挑去留在菇床上的死菇,平整好床面,然后均匀喷一次石灰水,补充培养料中的水分,约5天后出现第二茬菇。第一茬菇占总产量的7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