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出过 2 潮~ 3 潮菇的菌袋,可采用覆土畦栽的办法,其生物效率一般可超过 120 %。其方法是:在棚内挖宽 1.2 米,深 25 厘米的畦,将菌袋脱去塑料袋, 3 个~ 4 个一束竖置畦中,上盖约 2 厘米厚的细壤土,浇透水,以后保持畦内潮湿状态,约经 15 天左右,可出一潮菇,菇体大者直径可达 25 厘米以上。至菌刺长达 0.5 厘米时即可小心采收,将粘有泥土的菇柄部分用刀削掉,即可出售或加工。
菌丝培养完成后,将发满菌的菌袋两端所绳解开,轻拉袋口随即复位,以改善菌袋内部通气条件。将棚内湿度提高到 85 %以上,保持棚内温度在 10 ℃~ 20 ℃。进入 11 月下旬后,北方地区日照增温强度明显减弱,白天可适当去草帘增加日照增温,夜间盖草帘保温。如光线强,棚内温度偏高,白天可适当加盖草帘遮荫。晴暖天气,轻开南面窗户适度通风。一般经 7 天~ 10 天即开始现蕾,再经 10 天~ 15 天猴头菇子实体菌刺长约 0.5 厘米~ 1 厘米时即应及时采收。采收后要消除菇根,继续培养。严冬季节,如大棚保温效果差,可暂停出菇管理,至 2 月上旬气温回升后再行管理。一般可收 2 潮~ 3 潮菇,生物学效率可达 100 %。由于大棚保温性能好,冬季棚内蒸发量小,因此管理中应适当减少喷水次数,严禁向袋口、菇蕾 喷水,以免引起菇蕾腐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