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效益情况分析
秸秆立体栽培食用菌,具有投资少、无风险的优点。而且规模可大可小,既可年产1——2万公斤就地鲜销,也可生产十万、百万公斤加工盐水菇出口或保鲜包装销售。下面,我们分别对单一生产平菇(凤尾菇、小姬菇)及多品种搭配周年生产模式效益情况进行分析:
1、秸秆立体栽培平菇(凤尾菇、小姬菇)效益分析其中:稻草以0.16元/公斤计,稻谷(玉米等)以0.80元/公斤计,鲜菇(平菇、凤尾菇、小姬菇)以1.2元/公斤计。
2、秸秆栽培食用菌周年生产模式效益分析
为适应市场需求,可根据自然环境条件,设立多品种搭配周年生产模式,以
确保各个时期食用菌的均衡供应,从而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该模式为:当年10——12月分批栽5000公斤料的平菇(凤尾菇、小姬菇)——→11月份栽2000公斤料的金针菇——→次年2月栽2000公斤料的鸡腿菇——→5——9月份栽12000公斤料的草菇——→9月份栽2000公斤料的茶薪菇。
按此模式生产,全年可产菇2万余公斤,产值6万余元,纯利润亦在4万元以上(注鲜菇、稻草、稻谷等价格同前表)。由于各地情况不一,效益亦有一定差异。因此,生产者可根据当地自然及市场情况,制定适合本地的周年生产模式。
二、主要技术特点
1.科学合理地利用好秸秆(稻草、麦秆等)作为培养基,是本技术的关键 凡有食用菌培育经验的人都知道,在不影响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前提下,培养基的含水量越大其产量越高。而秸秆(稻草、麦秆等)具有组织结构疏松、吸水性强、透气性好的特点,其含水量高达70%以上也不影响菌丝生长。本技术恰到好处地利用了秸秆的这一优点,使得食用菌产量有较大提高。
2.使用粮食作生产种培养基,弥补秸秆中氮素的不足,从而使其达到高产的目的 制生产种工艺流程(料处理):建堆(诱发灭菌)——→蒸气处理(处理前基料中加入稻谷或玉米、麦子)——→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发菌——→生产种。
3.菌包层间覆土,是该技术的又一关键 层间覆土既可起到隔热的作用,又可补充营养、提高产量。秸秆立体栽培食用菌工艺流程:备料——→预温——→建堆——→蒸气处理——→做菌包——→发菌——→叠墙出菇——→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