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在菌种瓶内或播种后的菌块及出菇后未挑净老根上易发病,产生绿色菌落蔓延,不仅与蘑菇争夺营养,而且分泌的毒素还影响蘑菇的菌丝定植及子实体形成。生产中采菇后的菇根很易受害;培养块染病后,很快长出绿色菌落,迅速蔓延,致蘑菇菌丝体或子实体生长不良或死亡。几乎所有食用菌苗种均易被绿霉污染,潮湿棉塞周围污染尤为常见。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孢子靠气流传播,接种时消毒不严或棉塞潮湿及生产环境不洁,空气中的孢子便乘机侵入,生产中在菌丝愈合及定植或采菇时,菇根受伤也易感染。
该菌适于高温、高湿和培养基质偏酸条件下繁殖,其生长最适温度为25℃,相对湿度95%以上,pH3.5~6。
防治方法
(1)多雨年份或多雨季节要特别注意菇房通风降湿,勤翻堆,加大堆垛面积和距离,以减少感染。
(2)生产中严防在接种箱或接种室施用过量甲醛,以免甲醛变成甲酸,形成酸性环境。培养室周围应提倡撒施石灰粉,发现有绿霉菌污染的菌种,应及时挖除。
(3)播后要及时检查菌种块,发现绿霉污染,立即挖除并补上新种块。同时注意把死菇,老根挑单干净,防止该菌滋生扩散。
(4)尽量选择低温干燥的季节栽培,减少发病。挖瓶压块后,菌丝愈合阶段用塑料膜覆盖,通气适量,注意降湿。后期塑料膜不可揭起过早,以防愈合中的菌块受侵。菌块出现绿霉后应及时用40%多•硫悬浮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擦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