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在生长生育过程中,也易受病虫的危害,在发菌期间培养料和菌丝体易受毛霉、木霉、曲霉等杂菌的污染。在出菇期间,如气温突然升高,或较长时间持续在18℃以上,就易受异形葡枝霉、拟青霉、假单胞杆菌的为害。受异形葡枝霉侵染后,菇柄基部初期呈深褐色水渍状斑点,后病斑逐渐扩大变软腐烂,其上可见灰白色棉絮状气生菌丝。如果气温在 18℃以上,则病部迅速向上扩展,最后可使成批菇体倒伏腐烂,俗称软腐病。当菇体有机械损伤或被害虫咬破的伤口,就易受假单胞杆菌的入侵,病斑多数发生在菌盖边缘,圆形或椭圆形,褐色,外围色较深;菌柄上的病斑菱形或椭圆形,褐色,有轮纹可连成一片布满整个菌柄,使菌柄变深褐色,质软不能直立,最后整株死亡腐烂,俗称褐腐病。当菌柄基部受拟青霉侵染后,菌柄基部即变黑褐色腐烂,往往成丛发生,子实体倒伏。
对以上病害的防治要从综合防治人手,合理安排栽培季节,适当推迟接种时期,使出菇期能避开18℃以上的高温。搞好菇房及周围环境经常性的清洁卫生,减少污染源也非常重要。此外,在管理中要避免菇体受机械伤害或被害虫咬破伤口,减少病菌入侵的途径。
据孟祥元等(1993),报道,金菇针在制种期间易受印度谷蛾的为害,幼虫初期取食菌种表层的菌丝,继而向菌种内部移动,出现浅黄色隧道,5天后进入暴食期,菌种瓶内出现大小不一空洞,并吐丝结网,排出带臭味的红色粪便,为害严重的菌丝被食光。在防治上,菌种培养室要远离粮食仓库,门窗加装纱窗,防止成虫飞入。成虫盛发期,培养室每5天喷1次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幼虫初期为害,可用注射器向为害处注入1 000倍敌敌畏乳油,以杀灭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