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菌核病又称菌核病、白绢病、罗氏菌核病,是一种小菌核菌引发的真菌病害。
①症状和发病规律。主要发生于以稻草栽培的地区,这种病原菌侵染草菇菌丝和子实体。初侵染草菇菌床时,料面呈乳白色,出现环状菌落,以后在其菌丝上形成大量球形、卵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茶褐色菌核,受侵染处草菇菌丝不再生长,无子实体形成。受侵染的草菇子实体先从基部出现症状,其表面湿润、有黏性,继而腐烂,并出现黑点或颗粒。该菌菌丝生长适温为25~32℃,喜湿怕光,其孢子可在植物秸秆上萌发,很适于在稻草上生长。
②传播方式主要是培养料带菌。
③防治措施。选用新鲜无霉变的稻草作培养料,用前在阳光下暴晒1~3天,然后用3%~5%的石灰水浸泡1夜,切断病源。旧菇场用2%甲醛消毒,一旦发病,局部撒石灰粉封闭病区。病发严重时,可喷洒50国际单位井冈霉素或0.5%的萎锈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