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是一种很常见的菌类,有一些营养价值。很多人们爱吃有机蘑菇,因为有机蘑菇仔种植过程中不添加有毒有害农药。下面就介绍一下有机蘑菇杂菌小牛脑防治措施:
有机蘑菇杂菌小牛脑病害症状:当蘑菇下种后,在菇床上出现白色毛茸状菌丝体,它不是幼菇,能够抑制蘑菇菌丝的生长,使培养料变褐呈湿腐状,散出土腥味,7~15天后形成白色或黄白色脑状子实体,大小不一,很象脑或核桃肉。脑菌并不直接寄生在蘑菇上,主要是掠夺其生存部位附近的养分,菇床发生脑菌后,不出菇。
有机蘑菇杂菌小牛脑发病规律:多由覆土和培养料携菌入床,后形成的子囊孢子及分生孢子借风传播;子囊孢子在菇房或四周休眠,遇有适宜条件又能萌发为害,气温23~27℃,培养料与水量比为1:1.5,pH4.5 ~ 7.5中性偏酸的条件适于竞争菌生长发育;此外,蘑菇菌丝也可刺激该菌菌丝生长,因此其生长速度常常超过蘑菇菌丝,造成很大为害。
有机蘑菇杂菌小牛脑病害分类:真菌
有机蘑菇杂菌小牛脑防治办法:(1)严防培养料被竞争菌污染,生产上用无竞争菌的土壤作覆土,如泥炭、塘泥等。(2)菇床上铺培养料厚度要适当,不可过厚、过熟、过湿,气温控制在 17℃以下。(3)拌入适量熟石灰调节培养料酸碱度,使其偏离pH4.5~7.5的范围。(4)经常发生胡桃肉状杂菌的菇房,用5%烧碱水或波美5度石硫合剂冲洗床架、浸泡用具进行灭菌。(5)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浇拌培养料进行药剂防治。
总体描述: 症状 小牛脑杂菌病又称胡桃肉状杂菌、假块章等,是蘑菇栽培中恶性竞争菌之一。当蘑菇下种后,在菇床上出现白色毛茸状菌丝体,它不是幼菇,能够抑制蘑菇菌丝的生长,使培养料变褐呈湿腐状,散出土腥味,7~15天后形成白色或黄白色脑状子实体,大小不一,很象脑或核桃肉。脑菌并不直接寄生在蘑菇上,主要是掠夺其生存部位附近的养分,菇床发生脑菌后,不出菇。病原 Diehliomyces microspora Gilkey. 称胡桃肉状菌,属子囊菌门真菌。多生长在土内。子囊果系一团疏松交错的菌丝组成,无坚实包被,无孔口,形状不规则,直径1 ~ 3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多由覆土和培养料携菌入床,后形成的子囊孢子及分生孢子借风传播;子囊孢子在菇房或四周休眠,遇有适宜条件又能萌发为害,气温23~27℃,培养料与水量比为1:1.5,pH4.5 ~ 7.5中性偏酸的条件适于竞争菌生长发育;此外,蘑菇菌丝也可刺激该菌菌丝生长,因此其生长速度常常超过蘑菇菌丝,造成很大为害。无公害防治法 (1)严防培养料被竞争菌污染,生产上用无竞争菌的土壤作覆土,如泥炭、塘泥等。(2)菇床上铺培养料厚度要适当,不可过厚、过熟、过湿,气温控制在 17℃以下。(3)拌入适量熟石灰调节培养料酸碱度,使其偏离pH4.5~7.5的范围。(4)经常发生胡桃肉状杂菌的菇房,用5%烧碱水或波美5度石硫合剂冲洗床架、浸泡用具进行灭菌。(5)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浇拌培养料进行药剂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