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栽培技术 » 正文

    有机杏鲍菇种植技术:室内栽培


    【发布日期】:2015-11-10  【来源】:中国有机农业网
    【核心提示】:  有机杏鲍菇是近几年新开发的珍稀菇类,刚一上市就受到欢迎。有机杏鲍菇栽培方式主要有瓶(箱)栽、袋栽、覆土栽培三种,较为适
      有机杏鲍菇是近几年新开发的珍稀菇类,刚一上市就受到欢迎。有机杏鲍菇栽培方式主要有瓶(箱)栽、袋栽、覆土栽培三种,较为适用的是袋栽和覆土栽培。现将适用于室内栽培及室外塑料大棚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原材料准备和预处理
      玉米芯、麦秆、棉籽壳等作主要原料栽培杏鲍菇,一是粉碎,如玉米芯,应粉碎成直径1~2厘米的颗粒,秸秆类切成2~3厘米长的小段,二是进行软化处理。
      制袋接种与菌丝培养
      袋栽杏鲍菇多采用17厘米×33厘米×0005厘米的聚丙烯袋,或15厘米×55厘米×0005厘米的低压聚乙烯袋。前者适用于高压灭菌,常压灭菌多用于后者。准确称取各种原料,搅拌均匀,含水量适当,用手工或装袋机分装,一般掌握17厘米×33厘米料袋装干料05公斤左右,15厘米×55厘米料装干料08~10公斤为宜。按常规灭菌要求进行灭菌,冷却后接种。
      长袋多采用打孔法接种,接种需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接种量适当加大,以提高发菌速度和提高正品率。接种后,将菌袋置25℃左右条件下、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下、光线较暗的培养室中培养,经30~40天菌丝即可长满全袋。
      菇蕾培育
      杏鲍菇第一潮菇蕾能否正常形成,直接影响到第二潮正常出菇及整个总产量,因此,首批菇蕾培育尤为重要。生产上常依据两个原则,一是菌丝长满袋后,因积累的营养较少须继续培养10~20天后才开袋出菇,并掌握宁迟勿早的原则;二是当时与当地环境条件是否利于原基分化和形成。当气温高于20℃以上时不宜开袋,气温稳定在10~18℃时把塑料袋口反卷至靠近培养基表面。温度控制在10~18℃,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并增加适当的散射光,每天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保持空气新鲜,经过8~15天左右就可形成原基并分化成幼蕾。
      出菇管理
      温度控制:当菇蕾形成至米粒大小、淡灰色即可进行开袋、出菇管理。先以较低湿度刺激原基形成(10~15℃),然后把栽培室的温度控制在10~18℃,让子实体生长发育,忌超过22℃以上,以防幼小菇蕾萎缩死亡。温度低于10℃时,原基难以形成;而当温度升高到18℃时,原有未采收的子实体迅速生长,品质下降,而小菇蕾则停止生长开始萎缩,原基亦停止分化;温度持续在18℃以上时,原有子实体菇柄和培养基表面组织块变软萎缩腐烂。所以,整个管理栽培中,菇房温度应控制在10~18℃。大棚栽培时,应在中午前后气温高、光照强时结合喷水、通风进行降温处理。早春或秋冬季气温较低时,适当关闭门窗,中午加强光照,晚上加厚覆盖,以提高栽培棚内温度,有条件的可用地热或人工加温措施。
      湿度调控:子实体发生和生长阶段,初期菇房内相对湿度要保持在90%左右,当子实体发育期间和接近采收时,湿度可控制在85%左右,有利于延长子实体的货架寿命。同时要注意尽量不要把水喷到菇体上,特别在气温升高时,直接把水喷在菇体上,容易使子实体发黄,严重时还会感染细菌,造成腐烂。
      空气调节:通风不良子实体难以正常发育,若再碰上高温高湿,则会造成子实体腐烂。因此菇房必须保持良好的通气条件。
      控制光源:子实体发生和发育阶段均需光照,以500~1000勒克斯为宜,气温升高时要注意不要让光线直接照射。
      病虫害防治:低温时病虫害不易发生;气温升高时,子实体易发生的病虫害是细菌、木霉(主要是绿色木霉)及菇蝇。加强通风和进行温度调控可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当1~2潮菇采收结束、菌袋失水较多,宜进行注水法和浸水法补水。也可在2~3潮菇后进行覆土栽培,以减少补水的烦琐。
     
    关键词: 杏鲍菇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