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在菌丝体生长阶段管理措施主要有:环境条件的控制、定期翻堆和检查杂菌等,如果管理不到位就会出现许多问题,对平菇的产量和品质造成很大影响,现就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简介如下:
一、培养料酸败发臭。
1、原因。
(1)拌料加水过多,产生嫌气发酵;
(2)培养料带大批杂菌;
(3)培养料发酵处理不彻底,或氮素过多与石灰反应天生氨气。
(4)堆温过高,菌丝生长不良,杂菌趁机大批繁殖;
2、 防治措施。
培养料应新颖,应用前充分腐熟或高温杀菌,并调节好含水量和酸碱度,同时参加多菌灵等杀菌剂,如备料时发明培养料有酸臭味,要及时翻倒晾晒,晒干后重新调节含水量及pH值,氨味过重的可加2%明矾水拌匀除臭,已经发黑腐烂的不能应用。
二、播种后菌丝不吃料,不发菌。
1、原因是:
(1)培养料含水量不当或接种后透风过大;;
(2)菌种太老,生活力差;
(3)培养料变质,杂菌大批繁殖;
(4)应用农药过量;
(5)pH值不合适;
(6)接种后环境温渡过低或过高。
2、 防治措施。
(1)培养料含水量节制在60%-65%(手紧握指缝有水渗出,但不成股流下),播后如料温达30℃时应加强透风以降温;
(2)菌种质量要有保证,大批种植前要做发菌实验,以检验菌种质量;
(3)配料时可在培养料中参加一些杀菌剂以克制杂菌生长,常用的有多菌灵,应用浓度节制在0.10%-0.15%;
(4)培养料不能霉烂变质,应用前应在阳光下晒1-2天,生料生产的要堆积发酵2-3天,熟料生产的要严格灭菌;
(5)接种量应为培养料干重的10%-12%较合适,不能过少;
(6)接种后环境温度控在25℃左右为宜;
(7)将培养料pH值调节到7.5左右。
三、发菌未满就出菇。
1、原因。
(1)在菌袋中部产生该现象是由于装料不紧,留有空隙加之见光,就会产生子实体。
(2)菌丝培养期见光过多;
(3)菌种过老。
2、防治措施。
(1)保证菌种质量,最好先做发菌实验;
(2)在接种后25-30天内尽量少见光;
(3)装袋时利用木棒压紧。
四、烧菌。
1、 原因。
(1)培养场合温渡过高或透风不够;
(2)菌袋堆叠太高太密,没及时翻倒;
(3)生料栽培中菌袋较大,且堆叠过高,或床栽时展料过厚。
2、防治措施。
(1)菌袋一般长40-55厘米,宽15-20厘米,薄膜厚度为4-5微米,最好用聚乙烯袋(常压杀菌)或聚丙烯袋(高压杀菌),不要过大,袋两头启齿,以利透风;
(2)菌袋栽培接种后气温偏高时要先将菌袋疏松竖立放置,切忌大堆密集,防止烧坏菌种,待袋温稳固时,再堆成4-7层的墙状;
(3)床栽时展料厚度10-12厘米为宜,不要过厚;
(4)注意观察料温柔环境温度,及时透风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