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菇经过发菌期后要进行覆土。覆土能保持和调节培养料内的水分,改变培养料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促进菌丝体生长发育成子实体,并对子实体起支撑作用。覆土的要求是不过沙,不过粘,PH值6.8-7,喷水后不板结,能保温,气孔多,透气性好。覆土分粗土和细土,粗土一般为蚕豆大小的颗粒,细土一般为黄豆大小的土粒。取土时应取表层土30厘米以下的土壤,表土因含虫卵、草籽、杂菌较多,不宜使用。取土后过筛,分成粗土和细土,曝晒一天,加入2%石灰或喷5%甲醛(4-5天)。一般每平方米用土粒约35千克。土粒一般随制随消毒随用。
覆粗土后2-3天内,菌床上每天喷水1-1.5千克/平方米。加强通风,使粗土先湿后干,菌丝能很快长入土中。覆细土2-3天后,开始调水,每天一次,0.5千克/平方米,以后逐渐增加用水量,减少通风,使菌丝长到粗细土之间。10-11天后,细土间有大量绒毛状菌丝,并有米粒大小原基出现,这时,喷水量做到1千克/平方米,连喷2-3天,应使粗土松软,细土能捏扁,并加大通风,以减少细土湿度,这样能防止菌丝徒长。停水1-2天,减少通风使细土湿度略高于粗土,有利于绒毛状菌丝生长,形成新的原基,原基长到豆粒大小时,喷水量为1千克/平方米,每天2次,促进幼蕾生长。这时要解决好通风问题。通风时间最好在晚上,微风或无风时,将窗全部打开,有风时开背风窗。
一般情况下,覆土后15-18天开始出菇。这一时期要特别注意水分和温度的调节。
1、水分调节:出菇高峰在11月,秋菇一般可收5批,占总产量的80%,当菇蕾长到黄豆大小时,要喷一次重水,一般为1千克/平方米,以后每天1-2次,每次0.5千克/平方米,直到菇峰高潮,再减少用量,以利养菌,直到新菇蕾出现,再喷水。秋菇出菇期间,气温下降,通风时,要注意菇房保温,温度应稳定在8-16℃。
2、温度调节:出菇期,最适温度为14-16℃,超过25℃子实体难以形成。如果播种季节适宜,一般秋菇出菇期间,自然温度能适合出菇温度。如果温度稍高,应结合喷水通风进行降温。温度稍低,应减少通风以保温,由于春菇出菇期间气温变化较大,应视气温情况,采取适当的保温或降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