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野生食用菌种类繁多,如著名的口蘑、猴头、侧耳、牛肝菌等,资源非常丰富。
东北“三大蘑”
东北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区,是我国野生食用菌的重要产区之一。元蘑、榛蘑、猴头蘑被人们称做东北“三大蘑”,当然,林海中的可食用的菌种极多,估计至少有150种左右。
元蘑生于榆、椴等阔叶树腐木上,秋末天气转寒时生长的数量反而更多,所以又称冻蘑;榛蘑多生长在壳斗科的榛、栎林中。元蘑和榛蘑的产量大,多加工成干品,在市场销售。猴头蘑生长在森林树木上,菌体上生有白色细软的肉刺,干后形似猴头因而得名,其实它更像刺猬,所以又名刺猬蘑。猴头比较珍贵,虽然在我国其他林区也有出产,但都不及东北林区的个大质佳。另外,猴头也是著名的“八珍”食品之一。黑龙江兴安岭林区还是木耳的重要产区之一。虽然木耳在这里的生长季节短,但因朵大、肉厚、色泽好而出名。
张北草原的口蘑
河北省张家口以北地区简称张北,该地区属内蒙古高原的南缘。这里草原辽阔,是我过口蘑的主产区。过去,张北等地出产的蘑菇都运往张家口加工销售,口蘑便因此得名。张家口并不产口蘑,它只不过是口蘑的主要集散地。
一般说的“口蘑”,实际上包括了香杏口蘑、大青蘑和口蘑三种食用菌。纯正的草原口蘑,多产于秋季草原湿润而凉爽的季节,这时产的菌体乳白,又名白蘑。
福建大红菇
福建多山,自然条件非常有利于野生食用菌的生长,其中以特产于福建(闽中、闽西和闽北)的大红菇最著名。
西南盛产食用菌
西南地区是“蘑菇之乡”。以鸡(土从)和美味牛肝菌最著名。鸡(土从)的菌盖顶端呈尖状似鸡嘴,而且味极鲜美,食后余香不散,从风味和营养上都堪与鸡肉媲美。它的生态习性特殊,菌柄基部发出一条细长的假根,延伸到白蚁巢穴。因此,鸡(土从)可以作为白蚁巢穴的指示物。不过由于温度、湿度的限制,长江以北地区虽有白蚁分布,但却不会有此菌生长。
西南竹林广布,竹下生长一种竹荪(竹参菌),形状奇特,也是传统的菌类名菜。
横断山区的松林中产一种松口蘑,也称松菌,主要销往日本市场。
戈壁滩上的阿魏蘑
新疆干旱少雨,不太适合菌类生长。但是在准噶尔盆地边缘的山前戈壁滩上,夏天生长着几种伞形科的阿魏植物,大片生长后就形成了“阿魏滩”。冬季阿魏茎叶枯萎被雪覆盖,而在来年春天雪化后的5月份,有一种侧耳,乘着温暖和融雪的水分条件,在阿魏枯萎的茎叶上很快生长出菌体来,当地人就称它作阿魏蘑。这种食用菌不仅口感好,还可用作中药。
青藏高原上食用菌
青藏高原上既有草原,又有原始森林,可食用菌类据统计也有百种左右。有名的大肥菇,菌盖可达20厘米,仅在青海草原上有分布。藏东南林区食用菌资源丰富,鸡肉丝菇和獐子菌是当地藏胞普遍采食的菌类。
我国野生食用菌的资源,仅目前已知的就有300多种。有些菌类品种经改良进行了人工栽培,提高了产量;遗憾的是,也有一些菌种,由于过度采集,资源受到较大破坏,而且其生长环境也连带被破坏。
来 源:《地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