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省正迎来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而这个时期也是食用菌生产最繁忙的时段,大多数菇种正在出菇,部分春季出菇型品种正在发菌,还有部分菌种正在制作或发菌中。因此,应做好食用菌生产的冬季管理,确保冬季安全生产。
目前我省冬季栽培的食用菌主要品种是双孢蘑菇、金针菇和香菇等低温品种,耐低温能力较强,菌丝体在低温下大多会停止生长,进入休眠状态,加上部分菇种床面覆土,也具有一定的保温能力,所以低温不会有太大的伤害,即使表层少部分菌丝受到冻害,里面的菌丝也依然可以保持活力。
食用菌菌丝体生长的极限最低温度在3℃-6℃之间,如果遭遇低温或雨雪天气,气温持续出现0℃以下时,对食用菌生长是个考验。菇棚只要提高2℃-3℃的温度就可以减少菌丝的冻伤。
目前我省大部分蘑菇以在田地栽培为主,做好菇棚保温、防止菌丝体细胞结冰,避免造成机械损伤是当前食用菌防寒防冻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下是御寒防冻的主要技术措施。
一是保持干爽。停止向香菇、黑木耳菌棒喷水或注水,尽量保持菌棒干爽。因低温时食用菌菌丝体进入低温休眠,低含水量可以提高耐寒能力。待气温稳定回升后,及时喷水,恢复出菇管理。
二是加强保温。可在大棚内加扣小拱棚,棚内底部用塑料薄膜作围裙,以减少底部冷空气侵袭;堵塞缝隙,尽量减少缝隙散热;在大棚北面用农作物秸秆堆成防风障,棚外加盖薄膜、草帘等覆盖物,以挡风防寒,使菇棚内比外界的温度高3℃-5℃,基本可以保证维持菌丝的活性;中午气温回升时,抓紧通风换气,提高棚温和保持空气清新,防止栽培料变质发酸;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设施加温提高菇棚温度;减少进出菇房的次数。当天气转晴、气温稳定回升后,及时向料面喷水,恢复日常管理。
三是加固菇棚。遇雨雪冰冻天气时,要及时清除菇棚(房)顶部及周围蓄积的冰雪,防止大雪或冻雨超重压塌菇棚。在黑木耳畦床上加盖薄膜、遮阳网等覆盖物,达到保温除湿效果。
四是开沟排水。在香菇棚和黑木耳出耳场地四周开挖排水沟,保持排水顺畅,避免雨水、雪水对菌棒的侵袭和浸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