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栽培是充分利用林地条件,在不破坏其环境的情况下进行榆黄蘑仿野生栽培的作业方式。主要环节有林地清理、林地畦床准备、林地摆棒与转色管理、出菇管理等。
在选择好的林下做畦床,畦床宽为80cm,长度随地形而定,扒开林地地被物即可。畦床间留出80cm作业道。畦床消毒用石灰粉,均匀撒施,用量为200g/m2,并浇透水。将成熟菌棒或生料运至林下,采用摆棒或铺料。全熟料和半熟料是菌棒栽培方式,在林地畦床摆棒。在畦床上平卧顺次摆放,接种点朝下,并盖上松针等地被物。
生料栽培方式是在林地畦床铺料。铺料前畦床浇透水,待床面无积水时,在床面均匀撒上少量石灰粉杀菌;在畦床四周放木框,进行铺料。先铺3层,中间层为菌种,然后从左到右翻拌,再从右到左翻拌至完全均匀。最后上面用菌种封住料面,每平方米约用菌种2kg~2.5kg,要注意接菌时要将菌种掰成小块,切不可搓成面。接完菌后整个料面特别是四周要用小木板压实后覆膜,四周压土,上覆松针等地被物。
出菇管理首先进行催蕾:连续6天~12天,覆盖薄膜控制温度18℃~22℃,菌棒或生料铺覆带湿度保持65%,促进菌丝相互交织成放射状组织,周围菌丝会不断输送营养和水分,放射状组织不断膨大,菌棒表面会出现米粒状突起,菇蕾逐渐形成。将菌棒翻转,接种点向上即逐渐出菇。其次是保蕾成菇,出菇过程要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温度控制在15℃~25℃之间,通过通风强度和喷水调节林内温度。林间湿度达到80%~90%,菌棒温度达到65%以上。
林下榆黄蘑栽培病虫害较轻。首先掌握好各生产环节的消毒技术及管理好卫生条件,会大大降低其病虫害的发生率;其次进行物理防治的方法可以基本解决病虫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