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栽培技术 » 正文

    利用枇杷枝屑代料栽培香菇技术


    【发布日期】:2018-09-27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  香菇代料栽培技术是目前主要栽培方式, 具有周期短、产量高、收益高等优点,然而,长期以来,香菇栽培原料多以桦木栎、青冈
       香菇代料栽培技术是目前主要栽培方式, 具有周期短、产量高、收益高等优点,然而,长期以来,香菇栽培原料多以桦木栎、青冈栎等硬木木屑为主料,影响了非林区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发利用当地丰富的农林业生产下脚料栽培香菇尤为重要 。福建省是全国最大枇杷主产区之一,主要分布在福清、漳州、莆田等地区,每年都产生大量的废弃枇杷枝 。为开发新的香菇栽培原料,实现可持续发展,笔者于 2016 年以来连续多年开展以枇杷枝屑为主要培养料进行代料栽培香菇, 利用枇杷枝屑栽培香菇,产量较杂木屑栽培香菇有所提高,品质也得到很大改善,枇杷枝屑是栽培香菇的好原料。现将利用枇杷枝屑代料栽培香菇技术介绍如下。
      1 原料加工
      收集当年修剪的新鲜洁净、 无霉变、 无污染枇杷枝, 用 1 台 1.5kw 的切碎机可加工木屑 800~900kg/h ,调节切碎机刀口到适当位置, 使木屑颗粒长度控制在0.4~0.5cm ,厚度 0.2~0.3cm 为宜,太细影响菌丝生长速度,太粗影响预湿、灭菌效果。
      2 季节安排
      当年 3 月中上旬制作母种, 4 月中下旬制作原种,6 月中上旬制作菌棒, 9 月上旬移入大棚进行脱袋排菌棒,转色, 9 月中旬陆续出菇,次年 5 月中下旬出菇结束。
      3 菌种选择
      目前可选择优质、高产、耐储运、商品性好、适应市场需求的中高温品种“ 香菇 808 ”、 “ 香菇 939 ”等。
      4 菌种制作
      母种、原种按参考文献 [2] 常规方法制作。
      5 拌料装袋
      配方为枇杷枝屑 60% 、杂木屑 20% 、麸皮 18% 、石灰 1% 、石膏 0.5% ,红糖 0.5% 。 采用简易机械拌料,拌料做到原料与辅料混合均匀、干湿搅拌均匀、酸碱度均匀,含水量控制在 65% 左右, pH 值调至 6.5 为宜。
      采用 17cm×55cm×0.005cm 的聚乙烯塑料袋,用卧式螺旋装袋机装料,封口机扎口,要求松紧适度,袋口扎牢,并检查料袋是否有破损,如有破损,用通明胶布贴封。
      6 灭菌接种
      采用常压灭菌,先要猛火升温,要求 3~4h 内温度升至 100℃ , 保持 10~12h 后停火焖 3~4h , 温度降至60℃ 后出炉,自然冷却。
      待料温降至 25℃ 以下方可接种。 在事先消毒好的接种室内接种,多人分工合作,专人在料袋侧面打 4 个接种孔或双面打 5 个孔,专人将菌种点入接种穴,专人对接种好的料袋套 1 个外袋, 规格为 24cm×60cm×0.005cm 的聚乙烯塑料袋,并将口扎牢。
      7 走菌管理
      接种后,将料袋移至走菌室,采用“ # ”型或“ △ ”型进行堆码,每层 4~6 袋,每堆 8~10 层,若干堆排成 1行,在行与行之间预留 40~50cm 宽过道。
      避光培养,温度控制在 20~25℃ ,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 , 适时适量通风: 接种第 5d 后每 2d 通风10~20min ;第 15d 后,每天通风 15~30min ;第 30d 后,每天通风 60~60min ,直到菌丝长满料袋。
      当接种穴菌丝圈长到 3~5cm 时,可松开外袋口进行增氧。 当菌丝圈长到 8~10cm ,菌丝边缘颜色呈淡黄色时,脱掉外袋,进行第 1 次刺孔增氧。 采用 3 颗钉的刺孔板钉,在距离菌丝圈边缘 2cm 处,斜向菌种块方向刺孔 6~9 个,孔深 1cm 。当接种穴菌丝相连时进行第2 次刺孔,孔深 2cm ,方法同第 1 次。 当菌丝满袋后进行第 3 次刺孔,菌棒数量较多,可采用菌棒刺孔机刺孔60~80 个,孔深 3cm 。
      菌丝满袋后, 在一定的散射光下继续培养两周左右,菌棒达到生理成熟,表现为:表面菌丝起蕾发泡,呈瘤状凸起, 局部出现红褐色斑点, 开始有黄色水珠出现,用手压菌棒有弹性。
      8 菇棚搭建
      采用竹子、钢筋等搭建菇棚,一般长宽高为 15m×5m×3m , 棚外搭好塑料薄膜并覆盖草帘或遮阳物,棚内备好通风、喷水设施,便于通风换气以及控温、控湿。
      采用层架式出菇方式, 每棚可搭 3 个床架, 床架高 5层,层间距 30cm ,底层离地面 20cm ,床架宽 80cm ,可排放 2 个菌棒,床架与床架间留 1m 宽过道,便于排放菌棒和采菇。
      9 出菇管理
      当菌棒达到生理成熟时,将其移入菇棚分层排放,菌棒间隙 4~5cm 。 期间温度控制在 18~24℃ ,相对湿度控制在 85% 左右,适当通风,并给以一定的散射光,促进菌棒转色。
      当转色达到 80% 以上时,手压菌棒具有弹性,即可脱袋。 用刀片割除菌袋,顺势除去塑料膜。 此时菌棒营养丰富,生命力强,给以一定的干湿差、昼夜温差( 白天温度控制在 15~20℃ , 夜间温度控制在 8~10℃ , 温差10℃ 左右)和散射光的刺激,菌棒生命力便会减弱,开始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继而产生原基,并分化成菇蕾。
      菇蕾分化出以后,棚内温度控制在 15~20℃ ,相对湿度控制在 85% 左右,适时适量通风,并给以一定的散射光。 当棚内温度超过 25℃ 以上时要加大通风并喷水降温。 夏秋季节降温降湿,冬春季节保温增湿。
      每潮菇采收后,进行以下转潮管理: ① 剔除菇柄、死菇蕾; ② 菌棒注水,第 1 潮菇采收后除外; ③ 养菌 1周,使菌丝恢复生长,积累一定的养分; ④ 重新催蕾,进入出菇管理。
      10 采收加工
      当香菇菌盖直径 5~8cm , 菌盖生长将要开伞时应及时进行采收,采收前数小时不能喷水喷雾,以减少菇体的含水量,延长保鲜时间 。 采收时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菇柄基部旋动轻轻拔起,并轻轻放入周转筐里,及时运到冷库 4℃ 低温保存, 然后根据市场需求标准分选销售。
      将已除杂、切柄、清洁的新鲜香菇送入烘箱中进行干制。烘干后,应立即用塑料袋密封,以防吸湿变软,并放入半成品仓库, 然后进行定量分装、 包装和上市销售 。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