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栽培时间
草菇栽培5月份开始,8月份结束;蘑菇以8月初开始湿草,8月下旬播种为宜。本模式最适用于8月份草菇栽培基料,若在5~7月份栽培草菇,则应将该废料晒干备用。
2.草菇栽培
(1)配方:麦秸(或稻草、玉米芯)250千克,麦麸28千克,尿素0.6千克,过磷酸钙10千克,石膏5千克,石灰12千克。
(2)基料制作:主料加8千克生石灰粉,加水后充分泡透,然后将剩余4千克生石灰粉随其余辅料拌入,进棚。
(3)出菇
床基上先撒一层菌种后铺料,再次撒播菌种并铺料,然后进行第三次封顶播种,料床总厚度25厘米,用种量15%左右。4~6天完成发菌后,在菇棚内灌水,棚外盖草苫并喷水降温,以加强后熟发菌,提高第一潮菇的产量。期间强化通风,防止病虫危害,掌握适时采收。
(4)采后处理
根据各人安排,草菇可连种2~3个周期。在最后一期采收2潮菇后(开始准备种植蘑菇),停止喷水,加强通风,棚内喷洒800倍50%辛硫磷乳剂和1000倍菇丰混合液,用量每平方米1~1.5升,连续2次,期间揭草苫晒棚,使药物充分发挥作用,并可减少药物残留。
3.蘑菇栽培
(1)辅料准备
按每个菇棚实际栽培面积200㎡计,加入的辅料为:发酵牛粪粉1200千克,尿素2.5千克,过磷酸钙、石膏各36千克,石灰72千克。发酵牛粪粉制备:将牛粪晒干粉碎,按粪水比1:1.2拌匀,堆积发酵。发酵期间每天翻堆1次,并适当补水。发酵时间:气温20℃以下,25~35天;气温25℃以上,15天左右;气温30℃以上,10天即可。发酵好的牛粪粉晒干后,再与其他辅料拌匀,备用。
(2)拌料
将辅料按每平方米6.5千克用量均匀撒在料面上,再将基料用二齿钩翻匀,注意不要使辅料沉入料底。然后,按每平方米料面2升水的用量喷水,每天翻料1次,并每天每平方米料面补水1~2升,2~5天测基料含水率,达到65%时即可播种。
(3)播种
采用混播加撒播法,播种量每平方米料面3瓶(500毫升/瓶)。播后随即覆盖报纸或编织袋之类,并喷洒一遍杀菌剂。
(4)发菌
播种后,即关闭菇棚通气孔。维持3~4天后,可打开通气孔的1/4左右,使之缓慢换气,并适当喷清水增湿;如棚温达到30℃,则加强夜间通气,使之保持在20℃~28℃,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75%左右。经20天左右,菌丝可基本发满料内,打开料床检查,可见基料厚度的2/3以上均有菌丝密布,少量菌丝已至料底。
(5)覆土
一次性覆土3厘米厚,覆土后随即将料面刮平,并随之喷洒适量清水将覆土层洇透,尽量不使水渗入基料。
(6)后熟管理
覆土后20天左右,应尽量使棚温降至最低,并结合适当强度的通风,使表面呈稍干燥状态而抑制气生菌丝出土,使土层以下的菌丝继续生长和蔓延。待料床边壁或走道边缘有子实体出现,即可转入出菇管理。
(7)出菇管理
保持棚内温度在11℃~22℃,使子实体生长处于适宜状态。低温季节只要保持8℃以上。其余管理按常规。
注:该法利用草菇栽培后的废料,根据蘑菇的营养需要,就地加入适量辅料混合后进行自然发酵处理,便可成为栽培蘑菇的基料,减少了70%以上的劳动量,节约蘑菇栽培成本50%左右,节省了时间,实现了两菇连作,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