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雷菇
1.症状及原因
出菇初期,如子实体着生部位低,菇被迫破土而出,有时从床面或床底钻出来,形成菇根长、菇型不圆整的地雷菇。主要发生原因:培养料过湿,料内混有泥土,且覆土调水后通风过多,温度偏低,土表面较干燥,因而不利于菌丝生长,造成过早结菇,且结菇部位低。
2.防治措施
培养料不能过湿或混进泥土;覆土调水时适当通风,调水后减少通风,保持85%左右的空气相对湿度,以免表层覆土过分干燥,促进菌丝向土面生长。
二、硬开伞
1.症状及原因
硬开伞是因为蘑菇的栽培环境不适,使正在生长而未成熟的子实体开伞或出现龟裂。当气温变化幅度大,昼夜温差达10℃以上,加之菇房(棚)内空气湿度小和通风过多时,易出现这种情况。
2.防治措施
当外界气温下降时,要保持菇房(棚)温湿度稳定,并撬松土层,断裂土层老菌丝,促使萌发新菌丝,保持床面适当含水量。
三、畸形菇
1.症状及原因
畸形菇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菌盖不规则形,即菌盖凹凸不平,菇型不圆整。这主要是由于覆土过厚,土粒过硬、偏大、偏干,细土覆盖太迟,出菇部位太低,结菇过密等原因造成的。
第二,菇体失调型,即菌盖小而柄细长或特粗。菇体呈高脚细腰状或鼓槌状、罐坛状等形状。发生原因是菇房(棚)温度过高且通风不良,二氧化碳含量超过0.3%;或菇房(棚)温度长时间低于12℃或温差过大,以及低浓度药害等。
第三,菇体生瘤或变色型,即菇体表面产生不规则的大小瘤状物,菌盖变红或出现斑点。其发生原因:覆土受污染或低温袭击,菇房(棚)用煤炉加温且通风不良,产生缺氧或有害气体毒害。发生红菇主要是使用追肥、农药不当,或喷洒高浓度石灰水所致。
2.防治措施
第一,防治第一类畸形,覆土质量要好,粗细适宜,时间勿过迟,覆土后及时调节好水分,采菇时要细致。
第二,对第二类畸形,要加强菇房(棚)通风换气,不产生死角,室温控制在13℃~16℃,尽量不要使用农药。
第三,为防止第三类畸形,对污染的覆土要及时更换,低温季节可采取室外生炉火用管道通入室内加温,避免污染菇房(棚)空气;科学追肥,合理使用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