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906/25/0924443040172.jpg)
图源:百家号
出菇管理:温度力争控制在6℃~10℃的偏低棚温,这样菌袋温度就能保持在10℃~20℃(30℃)。降低袋温在头潮管理中更为重要,这是因为头潮菇时气温较高再加上大批次开袋,常使棚温、袋温迅速升高,以致烧袋死菇即捂棚,捂棚的菌袋菌丝活力丧失不再出菇。冬天棚温过低时,可揭去覆盖物进散光晒棚升温。
湿度姬菇生长时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湿度来源于棚内墙体、地面蒸发和菇体蒸腾作用及人工洇水。加湿时要注意温度情况,温度高时湿度不可太大,否则高温蒸腾作用强易产生高湿,而导致捂棚和闷棚现象。光线姬菇的发生需要光照剌激,光照强度一般小于40勒,此光强为晴天早晨东方泛起鱼肚白时的光强。
温度低时,光照强度可提高至200勒,此光照强度为晴天室内阴面的光照强度。进光通过撩揭塑料薄膜、覆盖物实现,但需要双侧同时进光或单侧交替进光,以防止菇体向光性弯曲。空气通风换气是姬菇生长的必要条件,整棚菇体呼出二氧化碳的量非常大,若不及时排出,就会形成柄肚大、帽尖细的畸形菇。而且长时间不通风,菇体会发生二氧化碳中毒而死亡(叫闷棚),死菇剔除后还能再转潮。通气的方法是揭膜通风。
采收加工姬菇长至柄长4厘米、菌盖超过0厘米即可采收。采收时用手掐住一束菇,稍用力往下掰,方向是自一墩菇的下侧逐束采起。采后的菇体,撕成单个,剪去毛根,进行分级,按鲜菇出售;也可制成盐渍菇待售。
采菇后的端面菌丝层只可择去枯死菇,不可搔菌把掉老菌皮。在温、湿度合适的条件下很快出二潮菇、三潮菇,直至料水枯竭。“两网、一板、一灯、一缓冲”夏季平菇栽培技术“两网、一板、一灯、一缓冲”是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研发的夏季平菇栽培模式,具体方法是:播种前在菇棚外安装遮阳网、以降低棚内温度,提高菇体质量。
出菇前在通风口和入口处整体安装60~80目的防虫网;在菇棚内悬挂黄板;菇蚊菇蝇等害虫具有趋黄性,诱杀效果好;在菇棚内安装杀虫灯,晚上接通电源后,产生蓝光,吸引害虫前往,趋之则触电而死;在菇棚入口处设缓冲间,隔离菇蚊、夜蛾、谷蛾等害虫成虫,有效控制菇蚊、菇蝇对平菇等食用菌的危害,同时还可改善棚内通风,实现平菇安全高效生产,保障产品质量。该栽培模式在控制菇蚊、菇蝇危害方面效果显著,能够保证食用菌在高温季节安全高效生产。但在日光温室降温等方面存在不足,建议生产中采取如下措施进行改进:在不影响防治虫害的前提下,适当增加防虫网孔隙度,选用60~70目的防虫网,以利于通风。
菇房后墙设计成上下两排错开的窗户,保证空气流动;将遮阳网悬空在防虫网30厘米以上,使两网间形成空气流动层;有条件的基地可考虑利用地下水降温或者采用反光锡纸保温被覆盖降温;加强排水措施,避免雨季棚内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