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1455181335,760333635&fm=173&app=49&f=JPEG](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908/05/1514005740172.jpg)
双孢菇
双孢菇出菇时是最令人兴奋的时候,但是出菇时也是需要精心管理,不可大意。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双孢菇出菇时应该如何管理?
水分管理:食用菌生产中,历来有“一斤菇,二斤水”的通俗说法,双孢菇也是如此,说明了水分对于双孢菇的重要性。覆土层的调水,是水分管理中至关重要的技术环节,有2种办法可供选择:一是采取多次勤喷的办法,细雾蒙蒙使覆土层不是湿透而是洇透,用1~2天时间使覆土层达到最大持水率。该种方式对覆土层内的菌丝影响较小,适合偏黏性土质。
二是重打结菇水,方法是采取喷洒的方法,一次性用足水,该方式的最大优势在于重水的使用,能有效地刺激菌丝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快速转化,适应理化性状较好的覆土材料,其后应采取空间雾等办法,保持棚内湿度在80%-95%之间。
温度管理:该阶段菇棚温度一般在11~20℃之间,处于双孢菇子实体生长的适宜范围,几乎不需任何调控,即可正常生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比如进人11月份以后,温度降低较快,故应加强保温措施,主要可釆取草苫上加覆一层塑膜、中午时间加强通风等办法。在这点上,冬暖式大棚的管理相对简单一些,而普通斜面式大棚,进人11月下旬或12月份以后,则很难保持所要求的温度。
近年有的生产者采取烧火墙、土暖气以及“小白龙”等办法效果不错,低温季节只要保持8℃以上,即可满足其子实体生长要求。待到春节后,气温回暖,就不需要升温了,进入到4月份以后,应该进行降温处理了。总之,将温度保持(控制)在双孢菇出菇的温度范围之内并偏低,是双孢菇出菇管理的主要工作之一。
通气管理:食用菌生产中,通风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内容;由于该双孢菇属于顺季生产直到第二潮菇的生长,温度非常适宜,基本不存在保温问题,通气孔及进出口多处于打开状态,所以,可将通气管理调至温度之后。实际生产中,菇棚中的通气效果如何,直接关系着栽培生产的产量高低以及质量如何,但大多菇农朋友却往往重温度、水分,相当程度上忽视了作为主要因素的通气问题。
菇棚中的通气,除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需要外,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在排除或稀释二氧化碳的同时,可将棚内多余的水分带出棚外,尤其当棚湿过大、雾汽过重时,这一点显得更是重要。此外,良好的通气可减轻棚内某些病害的发生。生产上一般要求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在0.05%左右,不要超过0.1%。直观感觉就是“食用菌气味”很小,无明显浓重的“发酵料味”。但不应有过强的风直吹畦面,否则易致覆土或基料失水。
光照强度:双孢菇的最大特点是,子实体阶段几乎不需要光照即可正常生长,但在微弱的散射光条件下,又对其生长发育无碍,因此,生产中可将菇棚盖严,仅在入内操作时再打开边角或通气孔,有条件时,可开灯照明,人走灯灭。
适时采收:当子实体长至直径3~4厘米、仍呈包膜紧实状态、但长速明显降低时,即可及时采收;该指标不是十分准确,应该根据具体栽培菌株、基料营养状况以及届时的温度等条件而定采收工作应提前做好准备,比如,采收时应戴乳胶手套,以防指印留在子实体菌盖上,导致该处易发生褐变和影响菇品质量;再如,装菇的盆、筐等工具,应事先进行消毒处理,以免污染菇体等。
采后管理:潮菇采收完成后,应及时清理料床,去掉菇脚、死菇以及菌索等,填平凹处,有条件的可浇施三维精素混合液,并进行清水镇压,使菌丝休养生机,以利下潮菇的发生和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