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香菇栽培菌株RAPD多态性分析
RAPD Analysis of Lentinula edodes Strains Cultivated in Guangdong Province
邓旺秋 杨小兵 李泰辉 林群英 周洁莹
摘 要:对广东省5个香菇(Lentinula edodes)栽培菌株或其衍生菌株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RAPD扩增指纹能有效分辨不同菌株的基因型,可为香菇的商业菌株质量监测提供快速有效的技术手段,为规范食用菌菌种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香菇菌株; RAPD分析; 遗传多态性; DNA指纹图谱
分类号:S646.120.4;S646.1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873(2004)01-0007-05
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安全食用菌产品生产技术体系的建立与示范"(2002A20507)和"广东省主产食用菌菌种分子生物学快速鉴定技术研究"(2002C20802)的部分内容
作者简介:邓旺秋(1973-),女,200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硕士,助研,主要从事真菌资源与分类研究,已发表主笔论文6篇.
作者单位:邓旺秋(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070)
杨小兵(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070)
李泰辉(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070)
林群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州,510625)
周洁莹(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070)
参考文献:
[1]徐锦堂. 中国药用真菌学[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 756~759.
[2]何川生,何兴金,葛颂,等. 烤烟品种资源的RAPD分析[J]. 植物学报,2001,43(6):610~614.
[3]曾大兴,戚佩坤,姜子德. 香蕉炭疽菌菌株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J]. 菌物系统,2001,20(3):324~329.
[4]黄勃,于春秀,陈晓琳,等. 利用RAPD技术对拟青霉属菌株进行分类鉴定[J]. 菌物系统,2002,21(1):33~38.
[5]王淑珍,白晨,范俊,等. 灵芝与糙皮侧耳原生质体融合子基因组RAPD分析[J]. 食用菌学报,2003,10(1):1~5.
[6]谭琦,潘迎捷,陈明杰,等. 香菇申香10号菌种的选育与推广[J]. 食用菌学报,2000,7(3):6~10.
[7]吴学谦,朱光权,苏庆亮. 香菇节木栽培基质优化研究[J]. 食用菌学报,2002. 9(2):35~40.
[8]Doyle J. DNA protocols for plants--CTAB total DNA isolation[M]. In: Hewitt, G.M., Johnston, A. (Eds.), Molecular Techniques in Taxonomy. Berlin: Springer,1991. 283~293.
[9]Yeh FC, Yang R, Royle T. Microsoft Windows-based freeware for population genetic analysis. Release 1.31[M]. Edmonton: University of Alberta,1999.
[10]Nei M. Genetic distance between populations[J]. American Naturalist, 1972,282~292.
[11]康亚男,钟月金,练明忠,等. 中国香菇交配型和基因型的分析[J]. 真菌学报,1992,11(4):314~323.
[12]张引芳,潘迎捷,陈春涛,等. 中国香菇栽培品种的遗传相关性研究[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1996,4(2):141~146.
[13]朱朝辉,陈明杰,谭琦,等. 中国主要香菇栽培菌种交配型基因的遗传分析[J]. 食用菌学报,2000,7(3):1~5.
[14]施庆利,罗信昌. RAPD技术在木耳杂交种及原生质体融合子鉴定分析中的应用[J]. 中国食用菌,1994,12(6):3~4.
[15]黄志龙,谢宝贵,谢福泉,等. 15个代料栽培香菇菌株的分子鉴别[J]. 食用菌学报,2002,9(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