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黄,药用真菌。真正桑黄种类为锈革菌科的桑树桑黄:Sanghuangporus sanghuang,只长在桑树树干。分布于中国、韩国、日本、缅甸等地。桑黄孔菌属 (Sanghuangporus) 所知14种中只有桑树桑黄长在桑树,目前所知功效最好。桑黄孔菌属中另一重要种类是杨树桑黄:Sanghuangporus vaninii,长在杨树树干,是中、日、韩普遍栽培的桑黄种类,功效亦佳。历代百草书中记载具有活血,止血,化饮,止泻之功效。常用于血崩,血淋,脱肛泻血,带下,经闭,症瘕积聚,癖饮,脾虚泄泻。现代研究表明桑黄具有抗氧化、抗发炎、提升免疫力、抗癌、护肝、抗失智症、心血管疾病预防、抗过敏 (过敏性鼻炎、湿疹、类风湿性关节炎)、舒眠、镇痛 (如经痛)、抑制尿酸及皮肤保养等功效。
中文学名
桑黄
界
真菌界
门
真菌门
纲
伞菌纲
目
锈革菌目
科
锈革菌科
属
桑黄孔菌属
种
桑树桑黄
分布区域
中国、韩国、日本、缅甸
采收时间
全年均可采收
毒 性
无毒(《药性论》)
贮 藏
置干燥处
形态特征
桑树桑黄:子实体多年生,硬木质,侧生无柄。菌盖背面褐色或近黑色,有环状沟,腹面黄色,有圆形小孔,每mm间6-8个孔。菌肉硬,木质,木色或暗木色。菌管多层。具双系菌丝,生殖菌丝无色或黄褐色,薄壁,无锁状联合;骨骼菌丝黄色或黄褐色,厚壁。刚毛 18-35 × 7-14 μm。孢子广椭圆形,光滑,黄褐色,约4-5× 3-4 μm。
![桑黄模式标本](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909/28/144308231.png)
(桑黄图册一) 桑树桑黄模式标本
![也是桑树桑黄](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909/28/144318901.png)
(桑黄图册二) 野生桑树桑黄
生长环境
长在桑树树干。分布于中国、韩国、日本、缅甸等地。
药材性状
子实体硬木质,菌盖背面近黑色腹面金黄色为上品。
药理作用
抗氧化、抗发炎、提升免疫力、抗癌、护肝、抗失智症、心血管疾病预防、抗过敏 (过敏性鼻炎、湿疹、类风湿性关节炎)、舒眠、镇痛 (如经痛)、抑制尿酸及皮肤保养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