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栽培时间的确定
平菇发菌时间一般是30d左右,发菌期的核心环节是控温。生产者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安排播种时间,以发菌完成后60d内白天菇棚温度在8~23℃为宜。
2、场地选择
平菇抗杂能力强,生长发育快,可利用栽培的环境较多,如闲置平房、菇棚、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可因地制宜,以利于发菌、易于预防病虫害、便于管理、能充分利用空间、提高经济效益为基本原则。
3、原料准备
可用来栽培平菇的培养料种类很多,所有农林废弃物几乎都可以作为平菇栽培的主料,包括各类农作物秸秆、皮壳、树枝、刨花、碎木屑等。平菇栽培的氮源添加物主要包括麦麸、米糠、豆饼粉、花生饼粉等辅料。常用配方如下。
配方1:玉米芯80kg,麦麸18kg,石灰2kg。
配方2:玉米芯80kg,麦麸15kg,玉米粉3kg,石灰2kg。
配方3:玉米芯40kg,棉籽壳40kg,麦麸18kg,石灰2kg。
配方4:棉秆粉40kg,棉籽壳40kg,麦麸18kg,石灰2kg。
上述配方均要求料水比为1∶(1.3~1.4)。
4、品种选择
由于平菇栽培种类多,商业品种也很多,性能各异,可以依据不同用途划分品种类型。栽培者应当按照市场需求选择品种。一般来说,依据色泽可以将平菇划分为黑色种、浅色种、乳白色种和白色种四大品种类型。依据子实体形成的温度范围可以分为低温品种、中低温品种、中高温品种、高温品种和广温品种。
5、培养料的预处理和发酵
首先将麦秸、玉米芯等秸秆物料粉碎至适宜大小,然后与辅料混合均匀,加水搅拌至含水量适宜后上堆,加覆盖物保温、保湿,每堆干料1000~2000kg。堆较大时中间要打通气孔。一般发酵48~72h后料温可以升至55℃以上,此后保持55~65℃,24h后翻堆,使料堆内外交换,再上堆,水分含量不足时可加清水至适宜。
当堆温再升至55℃时计时,再保持24h翻堆,如此翻堆3次即发酵完毕。发酵好的培养料有醇香味,无黑变、酸味、氨味和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