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季节应根据蘑菇菌丝生长和出菇时对温度的要求来确定,长江中游一带的气候从9月中、下旬到第二年3月中、下旬均可播种。黄河以北地区或长江以南地区,因气温差异较大,可适当提前或推迟1个月左右进行栽培菇房最好是能保温、保湿、通风换气、冬暖夏凉、操作安全、管理方便、环境卫生、坐北朝南的瓦房、草房或塑料大棚。大小以能栽培55米2为宜。菇房为竹木结构,南北走向,四周不靠边墙,周围留0.5~0.6米的人行道,一般设4层床架。
栽培方式蘑菇的栽培方式可分室内床架式、室外大棚式和露地阳畦式等主要方式。下面主要介绍室内床架栽培法。菇房、床架的消毒培养料进房后迅速关闭门窗和拔风筒,进行药物熏蒸消毒。其方法是:每111.1米2菇房用甲醛2.5千克,放在容器内,再将其放于盛水的铁锅或炉具上,加热促使发烟,密闭熏蒸24小时,同时用敌敌畏1千克,燃烧发烟密闭熏蒸24小时,可有效杀死螨类和跳虫。
翻格填床即将培养料底层翻过来,抖松,以利排除料中废气和粪草均匀,称为翻格。然后将其铺入床架内。翻格时要将较大的粪块打散,并将泥块和杂物除净,以免影响发菌和出菇。填床时,如培养料草多、偏生,可稍加拍实;若培养料偏熟、粪多、料厚,只需铺平床面即可。铺料时,要将床架四周的边角填满压实,以保证出菇面积。填床的料厚以17~18厘米为宜。
播种要求填床后,如料层不再发热,室温在28℃以下料无明显氨气味,水分在65%左右,pH值在7.0~7.5范围内,即可播种。如室温在25~28℃,可采用房顶泼井水和早晚多通风的办法进行降温;若连续晴天高温,室温难降时,可暂缓播种,以免高温烧菌。
播种前要对菌种、工具进行消毒。播种前一天,将菌种瓶的棉塞拔下,在50%的敌敌畏溶液中沾一下,再迅速塞入瓶口,以杀灭瓶内害虫。播种当天将接种工具和盛装菌种的容器用清水洗净,再放入0.1%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10分钟进行消毒处理。菌种瓶用浸过高锰酸钾溶液的毛巾逐瓶擦净瓶身和瓶口。
操作人员的双手要在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2~3分钟,或用75%的酒精棉球擦洗,然后才可进行播种操作。挖取菌种:打开菌种瓶,将瓶颈上部少许老种块钩出弃去,以免带入杂菌,再取出下部分菌种备用。播种方式:有窝播(即穴播)、条播及窝播加撒播混合播种等方式。
通常采用窝播、条播或撒播,其中窝播加撒播为好。播种方法:播种时,气生型菌株在床面上每8厘米见方的距离,用手挖一个深约5厘米的小窝,随即放入核桃大小的菌种块,顺手用培养料掩住孔隙,并露少许菌种于外,以便吸收新鲜空气有利发菌。
播种完后,轻轻拍平料面,以利菌丝迅速萌发吃料。播种量每166.7米2用种200瓶左右。匍匐型菌株的特点是菌丝向培养基内部生长,因此,播种时比气生型菌株的种穴要适当深一点,并要求紧贴培养料,以条播或层播较为适宜。其方法是:在床面的一头靠边挖一条深5厘米、宽6.7厘米左右的播沟,随即向沟内均匀地填满菌种,然后再隔8.3~10厘米宽的行距挖第二条沟,并将培养料覆盖前一条已播种的沟。如此依次挖沟填种,直至播完整个床面。播种量每166.7米2用种450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