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近 7 年,民营企业座谈会再度召开,其意义非凡。这绝非一场普通的企业交流会议,而是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聚焦民营企业发展方向、深入探讨并确定政策基调的关键平台。
此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党和国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党和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坚定暖心的话语,充分肯定民营经济的重大成就与重大贡献,再次给民营企业家吃下了“定心丸”。
在这场备受瞩目的会议中,科技企业虽占据众多席位,但传统制造业尤其是农业企业家们的身影同样醒目。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牧原集团董事长秦英林、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等农业企业代表的出席,彰显了国家层面对于农业的高度重视。这一信号,对于食用菌行业而言,无疑是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带来了诸多值得深入思考的发展契机。
食用菌行业作为农业领域中极具特色与潜力的细分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对营养丰富、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食用菌以其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特性,成为了市场的宠儿。从日常餐桌的美味佳肴,到各类养生保健产品,食用菌的身影无处不在,市场前景广阔。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食用菌产业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许多贫困地区,发展食用菌种植成为了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通过产业扶贫,贫困地区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建立起食用菌种植基地,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收。在政策扶持下,不少贫困地区的食用菌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习总书记曾亲自为小木耳大产业点赞,提出“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强调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食用菌作为微生物领域的重要代表,其产业发展与 “大食物观” 高度契合。不少地区积极践行这一理念,探索出植物、动物、菌物三物循环生产发展的新型农业模式,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牛粪等废弃物,通过发酵生成菌菇养殖原料,菌渣又可做有机肥还田,形成了绿色环保的循环产业链。许多地方凭借自身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形成了从种植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还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次民营企业座谈会的召开,再次强调了国家对农业的高度重视,意味着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技术研发等方面,食用菌行业有望迎来更多利好。政策的倾斜将为食用菌企业在土地流转、税收优惠、项目审批等方面提供便利,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强企业发展活力。资金的注入将助力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升级生产设备、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在技术研发方面,政府与科研机构的支持将推动食用菌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创新、病虫害防治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为行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以此次出席座谈会的农业企业为榜样,食用菌企业应积极把握机遇,加强自身建设。一方面,要注重科技创新,加大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引进先进技术与人才,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食用菌栽培新模式、新工艺,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例如,利用智能化设备实现精准控温、控湿、通风,优化食用菌生长环境,减少人工干预,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的稳定性与一致性。另一方面,要强化品牌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通过严格的质量管控,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食用菌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积极拓展销售渠道,不仅要巩固传统的农贸市场、超市等线下渠道,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电商销售,拓宽市场覆盖面,让优质的食用菌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此外,食用菌行业的发展还应注重产业链的延伸与整合。鼓励企业从单一的种植、销售向深加工领域拓展,开发更多高附加值的产品,如食用菌休闲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提高产品的综合利用价值。同时,加强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紧密的产业联盟,共同应对市场风险,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整个食用菌产业的协同发展。
民营企业座谈会的召开,为食用菌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食用菌企业应坚定信心,勇于创新,积极作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品牌建设为支撑,以产业链整合为动力,不断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在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实现新的跨越,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