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人们对灵芝的崇尚从未削减,代代传承。数千年前的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将其视为“神之物”。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则创造出内容更为丰富的“灵芝文化”。我们的祖先早在仰韶文化时期(7000年前)便采食灵芝,并在世界上首创“紫芝之栽如豆”的灵芝人工栽培法,早于法国千余年。而将灵芝入药治病、保健养生则是人类历史之首创。
关于灵芝,自远古以来就有许多神奇的传说。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南北朝时的陶弘景,在所著的《本草经集注》中将灵芝划分为“青芝(龙芝)、赤芝(丹芝)、白芝(玉芝)、黄芝(金芝)、黑芝(云芝)、紫芝(木芝)”六类,并说明其分布区域为“青芝生泰山、赤芝生霍山、黄芝生嵩生、白芝生黄山、黑芝生常山、紫芝生高夏峪”。其中“赤芝生霍山”,并不是指今日之霍山县,而是以英山为核心的大别山地区的史称。
相传,女娲脚踩七彩祥云,练五色石,立于大别山天堂补天漏,故后世曰“天有九重”,女娲被尊为“九天玄女”,而伏羲画八卦定太极阴阳,被尊为玄天上帝。至今,大别山地区千家万户家神牌位上书有“九天东厨司命”,这个“东厨”即九天玄女和玄天上帝的厨师。女娲练五色石,补好天漏就驾蓝色祥云去了九重天,遗下六色祥云于中原:遗青云于泰山、赤云于霍山、黄云于嵩山、白云于黄山、黑云于常山、紫云于高夏峪。
遗于霍山的赤云即化作大别山(霍山)赤灵芝。九天东厨常下界采赤灵芝为九天玄女、玄天上帝炮制饮用。正因女娲遗六色祥云变化为灵芝,故灵芝才形似云朵,姿态独特。她不仅体态婀娜、古朴高贵,且生长环境特殊,世人难见,采摘尤为不易,更显得神秘珍奇。
由于灵芝盖面的这种特征,被人们视作“瑞征”、“庆云”,象征着“古祥如意”,而由灵芝演变而成的“如意”则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图腾”。人们除用黄杨木、紫檀木或玉石雕刻而成外,亦被雕嵌在天安门前的华表柱上。自炎黄始,就借其形状设计为帝王车骑的车盖、出行的华盖和万民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