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203/19/10-12-44-75-8548.jpg)
王成海查看袋栽木耳菌的发酵情况。-东北网记者-李倩摄
困境中摸索 历炼成才
建华村耕地较少,土地资源条件较差,农民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以种植食用菌、采集山野菜为主。在国家为了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实施了“天保工程”后,原本靠种植木耳段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村民们更加陷入生活的窘境。
“天保工程后,不让伐木了,村民们能走的走,不走的在这坚持靠上山采点菜,采点药为生,一年好的能干的也就2000多元。”王成海说。
当时,做为村党支部书记的王成海心头最大的事就是要尽快寻找一条适合本村的“致富路”,思前想后他认为青山乡地处林区,林下剩余物较多,多数村民又有种植经验,还是应该发展木耳种植项目。2002年年底,王成海自掏腰包,在别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试种袋栽木耳5000袋。王成海没日没夜的干,功夫不负苦心人,王成海的木耳种植小有所成,当年纯收入近万元。
但天有不测风云,2005年,他不顾家人的劝阻,为了扩大再生产,毅然拿出多年积蓄的5万元。由于自己急于求成,盲目的扩大规模,在做菌期间,因技术掌握的不全面,致使所做的3万袋菌袋剩下不到1万袋,偏又逢木耳价格一路下跌,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木耳价格由每公斤50元跌到每公斤30元。王成海重重的“跌了一跤”,当他快要支撑不住,想放弃的时候,他想到了百姓生活的贫苦、村屯落后的面貌,几经思考,他又重新振作,找原因,总结教训。为了提高自己的种植技术,他自费到牡丹江、友好等地的袋栽木耳基地参观学习。同时,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广泛收集其它食用菌市场信息,确定了香菇、元磨等市场前景好、见效快的新品种,开始了新的食用菌种植之路。
坚持发展与履责并重 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做为村党支部书记,老王一直把带领群众致富做为自己的首要责任。为此,他经常向群众传授袋栽木耳种植经验和技术,对有意愿种植的农户,他总是以最低市场价提供菌种;对那些想种又无资金的农户,他还免费为他们提供菌种。
空闲时,他到群众家中拉家常,讲到的都是袋栽木耳种植技术、市场行情、经济效益。王成海还主动联系了3个贫困户,同村的徐俊友没有技术,王成海就手把手的教;没有资金,王成海个人出资2000元帮助购买做菌材料。在他的帮扶下,当年徐俊友就纯获利7000余元。通过几年的发展,2011年徐俊友的种植规模已达到5万袋,当年纯获利65000元。提起这一切,徐俊友总是激动的说:“我们家能有今天的生活全靠老王了”。
几年来,在王成海的示范带动下,青山乡建华村发展食用菌的热潮迅速兴起,在建华村也逐渐形成了以袋栽木耳生产为龙头,强户帮弱户、富户帮穷户的经营模式。全村100%的村民从事袋栽木耳生产,并靠此发家致富。2011年全村种植袋栽木耳550万袋,实现产值1500多万元,仅袋栽木耳一项就为村民增加800多万元的收入,人均纯收入突破了2万元大关。
王成海始终坚信“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在他的影响号召下,成立了嘉荫县青山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该社现有社员42人,固定资产投资1150万元,年带动当地农民增收800多万元。村民的生活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建华村,整村都是成排红色屋顶的砖瓦房,家家房顶都有太阳能热水器,屋里生活设施与城里人无异,由原来全县最贫困的村变成了全县最富裕的村。
![](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203/19/10-13-03-77-8548.jpg)
王成海查看木耳培养料。-东北网记者-李倩摄
坚持“共同富裕”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建华村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王成海的带领下,本着提高黑木耳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经过全体会员和广大种植户的共同努力,使黑木耳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并带动了本村及周边村屯居民共同致富。
合作社成立后,坚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积极帮助合作社健全内部运行机制,保证了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对成员管理、业务培训、财务管理、产品销售、收益分配等做出了明确规定,有效规范了合作社行为。
为规范黑木耳的流通秩序,合作社使流通经纪人由分散走向了联合,由散乱无序走向了规范统一。合作社一头联市场引客商,一头建基地连农户,实现了生产流通的组织化。合作社通过几年的运营,逐渐形成了开放、竞争、有序的流通秩序,搭建了良好的市场平台,拓宽了销售渠道,有效保护了农民和客商的利益,实现了双赢。
合作社成立以来,始终将开展好各类服务,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最大限度地为社员谋利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有效开展服务。近年来,通过举办专业技术培训班,共培训农民1500人次,还多次聘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于每年6月份组织开展黑木耳种植技术、经验交流活动。通过讲解、技术指导和相互交流,使广大种植户提高了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为提高黑木耳产量和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
另外,由于黑木耳市场价格不稳定,加之一些商贩有意搅乱市场行情,使种植户对产品行情掌握不准,常常卖不到合适价钱。为解决这一难题,合作社在每年木耳销售期之前,及时收集发布黑木耳市场信息,组织指导农民销售木耳,有效保证了农民的根本利益。同时,还组织人员到北京、广州等地考查市场行情,寻找销路。并与山东等地公司鉴定供销合同,自2008年以来共销售木耳850吨。
加强组织 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这几年,建华村在食用菌合作社的带领下,通过发展食用菌项目,村干部富了、乡亲们富了、建华村也富了,真正实现了农业增收,农民致富。
面对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有利条件,下一步,合作社将借鉴先进经验,找准自身差距,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准确定位,进一步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增加经济效益。从合作社和种植户需求出发,提高食用菌的附加值,以有机绿色食品的认证为方向,以逐步提高青山乡建华村食用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为目标,努力把建华村的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带动全县乃至伊春北部地区食用菌产业走上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市场、市场促生产、生产创品牌的良性循环发展道路。努力实现规模化、品牌化,以“市场+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形成合力,参与市场竞争,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和壮大。
王成海说:用不了多久,市场上就能看到我们自己打造的“青河山”牌黑木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