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金矿林场念起了“木耳经”


    【发布日期】:2012-03-2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孙景辉 白宝春 赵辉
      一听金矿林场这名字,就觉得应该是个相当富裕的地方,其实不然。金矿坐落在林场周边,林场只是林场,没有金矿。
      金矿林场,在鹤北林业局,距离黑龙江边六七十公里。这个拥有1.8万公顷施业区、142名职工、372口人的林场,上世纪80年代末,也和全省林业一样遭遇了“两危”难题。职工群众除了“采山”赚点活钱儿外,生产、生活都跌到了谷底。
      1988年,林场职工袁所平等5人,开始学着种起了袋装木耳。几个人小鼓捣,一年做了万八千袋儿,赚了三四千元。后来又请了个技术员,既做木耳也做滑子蘑,做的规模不大,但也有声有色。
      林场领导一看这门路不错,可以让职工有收入了。当时就决定,林场担保贷款7万元,让他们带着大家一起种。
      可是,第一年赔了,技术员也被吓跑了。贷款林场掏了,大家有点灰心。可林场领导不但没气馁,还放下话来:“明年还给你担保贷款,别怕,接着干!”
      也就从这一年起,金矿林场开始念起了“木耳经”。这一念,就是20年。木耳产量从年产万八千袋,一路念到了2011年的368万袋,纯收入478万元。
      就这一念,金矿林场把职工从穷念到了富。
      十年前,林场职工丛明国结婚时,妻子从娘家带来的400元钱,是他家的全部财产。那时,他到林场干活,妻子采山,年收入三四千元,日子越过越紧巴。到后来,竟欠下了四五万元的外债。
      2008年起,鹤北林业局把大力发展木耳产业,列入了全局产业发展规划,用无息贷款支持这一产业的发展。
      丛明国赶上了好时候,林场帮他贷款1万元种木耳。头一年种了2万袋,闹了个平;第二年又支持他贷款种了3万袋,挣了2万多;2011年,他种了3.6万袋,赚了5.5万元。今年过年时,丛明国不仅还完了外债,还买了液晶电视和电脑。
      金矿林场决定,木耳这个“经”他们要一念到底。
      为了实现产业发展,林场成立了食用菌协会,有步骤地积极推进:一是走出去,去外地学习、考察、取经;二是请进来,请专家来场进行现场指导解惑,传授实用技术;三是政策扶持,扩大生产;四是典型示范,大户带动小户;五是建立奖励机制,对栽培大户、效益大户在每年的林场职代会上予以物质奖励,以此助推产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他们以“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相对集中,形成规模”为原则,规划了500万袋的地栽木耳产业园区,力争把地栽木耳打造成小项目、大规模、高利润的龙头产业,形成连片规模经营的产业基地。
      2011年,金矿林场地栽木耳从业户数达到了林场总户数的78.5%,人均可支配收入1.65万元。
      依托地栽木耳,兼做其他产业。到2012年底,金矿林场力争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1.75万元的目标。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