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203/29/09-02-06-23-8548.jpg)
![](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203/29/09-02-23-62-8548.jpg)
一大早,记者找到钱中义的时候,他正和妻子小赵把清晨采摘的新鲜蘑菇,送到璧山县城各大农贸市场。
小钱夫妻俩今天销售的蘑菇,是刚刚培育出来的新品种,市场反应好不好,中义心里也没底。
可对于小钱夫妇俩种的蘑菇,小贩们虽然嘴上挑剔,心里还是有杆秤的。
送完最后一包货,记者跟随夫妇俩上了运货的小皮卡车,他们的蘑菇种植基地在青杠街道的山上,距离镇上还有一段颠簸的山路。
钱中义告诉记者,他读大学的是会计专业。毕业以后工作了几年,后来,夫妻俩利用市里和县里给的3万多元补助资金,在璧山老家办了一家微型企业种蘑菇。
一方面要开拓市场,一方面还得抓产量,从做菌包,到消毒、接种菌种,每一步都不能马虎。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小钱的蘑菇种植基地里现在已有30多位工人,他们都是周边的乡里乡亲。这一点,让小钱觉得很欣慰。与此同时,他还申请了绿色食品认证,提高蘑菇的质量和价格。今天下午,重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好要来基地检查,他很期待,也有些忐忑。
在检查了生产场地和原材料之后,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的专家给出了中肯的建议。
专家的建议让钱中义明白,在美好愿望和现实之间还有差距,为此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当下最紧要的是添置设备、改善环境,而这都需要钱。璧山县工商局微企办工作人员告诉他,按照县里最新出台的政策,微型企业可以申请贷款,政府100%贴息。生产规模扩大以后,政府还会联系当地的大型企业,帮他解决销路和技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