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用菌协会专家委会在协会领导的正确指导和专家委各位委员的大力支持、积极参与配合下,紧紧围绕协会的中心任务,圆满完成了一些的具体工作,现将2011年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2011年工作总结
一、开展行业调查立项申请政府财政支持
为贯彻中国食用菌协会第五届第一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精神,落实“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食用菌产业全面发展”工作任务,专家委组织专家对河南、浙江、山东、湖北等食用菌协会及东宁、平泉、灵宝、金堂等食用菌主产基地县进行了食用菌生产、食用菌基料利用(农林废弃物的利用)、食用菌菌糠综合利用三方面的调查,在此基础上撰写了《积极发展低碳经济-食用菌循环经济调查报告》的调查报告和《食用菌循环经济产业化建设示范项目》的建议书,经申报得到了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对食用菌行业推动循环经济建设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与地方省协会合作开展食用菌相关技术技能培训工作
首先在浙江省召开了“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及循环经济模式研讨会”,会议邀请了从事食用菌科研、大专院校、生产经营、技术推广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与会人员多达150余人,参会人员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交流了食用菌行业转型升级中的典型经验。并收集整理了28篇论文,汇编成论文集,印发至有关领导、专家及会员。
同时协会还与河南省西峡县、黑龙江省东宁县开展联合培训工作,全年组织培训班38期,参加培训人员近2万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食用菌产业在当地发展储备了技术力量。
三、注重食品安全开展诚信宣传推动诚信建设
按照协会的要求,在行业中积极倡导诚信经营的良好风气,推动行业自律机制建设,宣传行业信用建设的重要性。在行业中积极开展了行业企业信用评级工作,截止到2011年底,参加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单位已达20家。
协会针对2010年12月“北京小学生查出蘑菇‘漂白隐患’”的报道,组织协会工作人员到北京新发地农贸批发市场进行了现场调查,撰写了《关于新发地农贸批发市场食用菌市场调查的报告》,提出了加强食用菌食品安全的建议。制定了《中国食用菌协会行业自律公约》,组织会员单位签订了关于保障食品安全的“联名倡议书”,有效推动了食用菌食品的安全工作按照《关于征求食用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修订意见的函》的要求,对《食用菌卫生标准》和《银耳卫生标准》两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征求相关专家和会员单位的修订意见,并将修订意见的书面材料,递交卫生部。参与了《食用菌标准汇编》的整理等工作。
四、组织筹建食用菌文化专业委员会
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第四届第五次理事扩大会的会议精神,起草了食用菌文化专业委员会工作细则(讨论稿),并与2011年9月7日在河北省平泉县召开了食用菌文化专业委员会筹备会议,确定了委员会主任委员及委员候选人人选。按照民政部要求,网上申报审查通过后,向总社社团管理部、国家民政部递交了“关于成立中国食用菌协会食用菌文化专业委员会”的书面申请报告,目前,食用菌文化专业委员会正在审批过程中。
2012年工作安排
一、稳步推动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按照商务部和发改委的信用推进工作的要求,继续推动行业企业信用评级的工作,做好对信用企业的追踪和新申请评级企业的评审工作,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的信息管理。认真做好宣传工作。
二、认真组织实施《食用菌循环经济产业化建设示范项目》的工作。按照项目的要求:认真调研,制定出详细开展示范项目建设的具体方案,细化工作目标、步骤、保障措施,签署目标责任书等,使项目能保质保量的顺利进行。
三、做好菌文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的组织和协调工作。根据国家民政部有关部门的要求,已将申报材料上交备案,争取食用菌文化委员会早日获得批准并成立运作。
四、积极筹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立健全食用菌标准体系。
目前,我国现行的食用菌标准存在着单一产品标准居多、交叉重复严重,一些重要的标准老旧和缺失等问题,行业内企业无序竞争,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现,严重影响了食用菌产品的标准质量。整理并制定生产、加工、流通等各方面科学、统一、规范的食用菌标准,建立健全食用菌标准体系,引导食用菌生产加工沿着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是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食用菌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成立,一方面将会加快我国食用菌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引导企业规范化经营,公平竞争,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服务水平,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对我国食用菌行业的整体健康有序发展必将带来新的契机和活力。
中国食用菌协会专家委员会
二O一二年三月二十五日